精密测量院拥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一个国家台站网等4个国家级平台,各类省部级重点平台基地20余个。 现有职工600余人,其中院士4人、杰青13人,各类国家、科学院、省部级人才占比60%以上。2017年至今,在精密测量领域承担了数十项重大重点项目,其中,国家战略先导专项(2.5亿元)1项、重点研发计划12项、各类重大仪器研制专项10余项。精密探测技术和仪器已成为精密测量院满足国家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领域方向。 精密...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精密测量院)是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始建于1957年)融合组建而成,是湖北省首个中国科学院创新研究院。 回望来时路,峥嵘六十载。在方俊、王天眷、张承修、李钧、李国平、丁夏畦、许厚泽、叶朝辉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带领下,精密测量院历经几代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开拓创新,解决了一系列事关国家全局的重大科...
精密测量院立足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面向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开展原子频标与精密测量物理、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综合定位导航授时、脑科学与重大疾病以及多学科交叉的数学计算等研究,促进以原子频标、原子干涉、核磁共振、重力测量、地震探测等精密测量技术为核心的学科发展,形成精密原子、精密分子、精密地球三...
10月15日,精密测量院组织召开2021年度战略研讨会,围绕精密测量院“十四五”规划和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等重点工作开展研讨。中国科学院院士、精密测量院研究员叶朝辉、孙和平,领导班子成员,全体研究员,科研、支撑、管理部门负责人等13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院长罗志强主持。
罗志强首先介绍了本次战略研讨会的召开背景,“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中科院深入实施“率先行动”计划,为全面实现“四个率先”打下坚实基础的五年。他表示当前国家和中科院正在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及中长期发展规划。精密测量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特殊的历史时期,要牢记”国家队”“国家人”的使命担当,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谋划好精密测量院未来发展。
本次战略研讨会分报告与研讨两个环节。在报告环节,叶朝辉院士作“基础是根本、需求是动力、创新是灵魂——波谱与原子分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回顾”报告,报告首先回顾了重点实验室成立及发展的历史背景,介绍了实验室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中做出的显著成绩,总结了实验室长期以来,坚守学科方向,夯实基础,永攀高峰的发展过程,并以“光抽运”技术为例,基于该项技术的不断创新,研制成功星载原子钟,批量装载北斗卫星,实现了磁共振肺部成像仪,并应用于新冠抗疫。叶朝辉院士在报告最后指出,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家平台必须干“国家事”,“国家事”的时代性要求我们“抢抓”国家任务必须要有预见性和强大的基础。他认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基础在于:一是要坚持实验室的学术方向,夯实学科基础;二是要坚持拔尖的基础研究与高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三是要坚持基础设施国家平台建设;四是要营造创新和宽容的文化氛围。
随后,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邓风,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副院长倪四道围绕两个国重室的组建意义、工作基础、研究布局以及未来建设目标,分别做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方案报告。副院长柳晓军做精密测量院“十四五”规划初步方案报告。报告回顾了精密测量院“十四五”规划在前期经过广泛研讨的形成过程,并将初步规划作了介绍。“十四五”期间,精密测量院将聚焦高精度、高灵敏、高分辨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开展基础前沿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装备研制及应用,满足国家空天科技、生命健康、深地深海等发展战略对精密信息感知、应用及安全方面的迫切需求。同时,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凝练了主攻方向和项重大任务,以及面向未来的新兴前沿方向,提出了在平台、人才、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保障举措。
在研讨环节,大家围绕国重室重组和精密测量院“十四五”规划等内容进行了充分热烈的讨论,在主要思路、基本原则和大体框架上达成了共识,并对具体的实施细节提出了建议。孙和平院士谈了四点体会,一是国家创新体系改革形势严峻,我们要对标一流学科建设的高标准,主动思考三件事,包括同行没想到的事情、别人想到了但还没做的事情、别人做的但没做好的事情;二是瞄准国家需求,加强顶层设计,凝聚科研、管理、支撑等全方位力量给予支持;三是要采取有力措施引进青年人才;四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突出重点,促进两园区学科交叉研究。
罗志强在会议总结中指出,通过本次战略研讨会,我们在国重室重组和“十四五”规划的战略布局方面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明确了方向,为精密测量院“十四五”时期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我们要对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率先”和“两加快一努力”的要求,贯彻落实院党组决策部署,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凝心聚力谋发展,砥砺前行抓落实,为努力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做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应有的贡献。
罗志强主持会议
叶朝辉院士做专题报告
大会现场
要闻
统一思想 凝聚共识 聚焦主业 明确方向——精密测量院组织召开2021年度战略研讨会
10月15日,精密测量院组织召开2021年度战略研讨会,围绕精密测量院“十四五”规划和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等重点工作开展研讨。中国科学院院士、精密测量院研究员叶朝辉、孙和平,领导班子成员,全体研究员,科研、支撑、管理部门负责人等13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院长罗志强主持。
罗志强首先介绍了本次战略研讨会的召开背景,“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中科院深入实施“率先行动”计划,为全面实现“四个率先”打下坚实基础的五年。他表示当前国家和中科院正在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及中长期发展规划。精密测量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特殊的历史时期,要牢记”国家队”“国家人”的使命担当,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谋划好精密测量院未来发展。
本次战略研讨会分报告与研讨两个环节。在报告环节,叶朝辉院士作“基础是根本、需求是动力、创新是灵魂——波谱与原子分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回顾”报告,报告首先回顾了重点实验室成立及发展的历史背景,介绍了实验室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中做出的显著成绩,总结了实验室长期以来,坚守学科方向,夯实基础,永攀高峰的发展过程,并以“光抽运”技术为例,基于该项技术的不断创新,研制成功星载原子钟,批量装载北斗卫星,实现了磁共振肺部成像仪,并应用于新冠抗疫。叶朝辉院士在报告最后指出,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家平台必须干“国家事”,“国家事”的时代性要求我们“抢抓”国家任务必须要有预见性和强大的基础。他认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基础在于:一是要坚持实验室的学术方向,夯实学科基础;二是要坚持拔尖的基础研究与高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三是要坚持基础设施国家平台建设;四是要营造创新和宽容的文化氛围。
随后,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邓风,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副院长倪四道围绕两个国重室的组建意义、工作基础、研究布局以及未来建设目标,分别做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方案报告。副院长柳晓军做精密测量院“十四五”规划初步方案报告。报告回顾了精密测量院“十四五”规划在前期经过广泛研讨的形成过程,并将初步规划作了介绍。“十四五”期间,精密测量院将聚焦高精度、高灵敏、高分辨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开展基础前沿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装备研制及应用,满足国家空天科技、生命健康、深地深海等发展战略对精密信息感知、应用及安全方面的迫切需求。同时,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凝练了主攻方向和项重大任务,以及面向未来的新兴前沿方向,提出了在平台、人才、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保障举措。
在研讨环节,大家围绕国重室重组和精密测量院“十四五”规划等内容进行了充分热烈的讨论,在主要思路、基本原则和大体框架上达成了共识,并对具体的实施细节提出了建议。孙和平院士谈了四点体会,一是国家创新体系改革形势严峻,我们要对标一流学科建设的高标准,主动思考三件事,包括同行没想到的事情、别人想到了但还没做的事情、别人做的但没做好的事情;二是瞄准国家需求,加强顶层设计,凝聚科研、管理、支撑等全方位力量给予支持;三是要采取有力措施引进青年人才;四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突出重点,促进两园区学科交叉研究。
罗志强在会议总结中指出,通过本次战略研讨会,我们在国重室重组和“十四五”规划的战略布局方面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明确了方向,为精密测量院“十四五”时期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我们要对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率先”和“两加快一努力”的要求,贯彻落实院党组决策部署,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凝心聚力谋发展,砥砺前行抓落实,为努力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做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应有的贡献。
罗志强主持会议
叶朝辉院士做专题报告
大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