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测量院拥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一个国家台站网等4个国家级平台,各类省部级重点平台基地20余个。 现有职工600余人,其中院士4人、杰青13人,各类国家、科学院、省部级人才占比60%以上。2017年至今,在精密测量领域承担了数十项重大重点项目,其中,国家战略先导专项(2.5亿元)1项、重点研发计划12项、各类重大仪器研制专项10余项。精密探测技术和仪器已成为精密测量院满足国家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领域方向。 ...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精密测量院)是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始建于1957年)融合组建而成,是湖北省首个中国科学院创新研究院。 回望来时路,峥嵘六十载。在方俊、王天眷、张承修、李钧、李国平、丁夏畦、许厚泽、叶朝辉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带领下,精密测量院历经几代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开拓创新,解决了一系列事关国家全局的重...
4月24日,应精密测量院精密大地测量与定位全国重点实验室邀请,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员王腾到精密测量院进行学术交流,作题为“雷达影像测地学及其揭示的地表形变机制”的学术报告。精密测量院副院长江利明,研究员汪汉胜,副研究员黄荣刚、周志伟等30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会。
报告主要围绕亚厘米级InSAR同震形变位移观测和广域InSAR形变探测展开。首先,介绍了通过跨地震干涉叠加方法,实现了毫米级的地震同震位移形变观测,并提高了地震震源中心的确认精度。其次,通过反演咸海周边约58万平方公里的地表形变,揭示了咸海消失引起每年最大约8mm的地表形变,首次观测到人为因素造成的软流圈粘弹性响应。最后,介绍了结合深度学习方法从大尺度解缠干涉相位自动探测煤矿采空区和活动滑坡。
报告结束,与会人员就地震和蠕滑之间的断层滑动模式、InSAR大气噪声改正和深度学习结合InSAR形变提取等问题进行了热烈深入讨论,取得了良好的交流效果。
王腾,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学院研究员,博雅青年学者,北京大学断裂带物理学创新群体骨干成员。2010年获得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电子信息系博士学位,并获得2009年度国家优秀留学生奖。2018年10月回国,并获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资助。王腾博士主要从事雷达影像测地学(SAR Imaging Geodesy)与地表形变解译研究。致力于获取高分辨率地表形变观测探索多种地学过程的物理机制。在国际SCI期刊发表论文七十余篇,包括Science、Nature Geoscience等。2022年起任Nature旗下期刊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编委。
学术报告现场
学术会议
北京大学研究员王腾应邀到精密测量院作学术交流
4月24日,应精密测量院精密大地测量与定位全国重点实验室邀请,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员王腾到精密测量院进行学术交流,作题为“雷达影像测地学及其揭示的地表形变机制”的学术报告。精密测量院副院长江利明,研究员汪汉胜,副研究员黄荣刚、周志伟等30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会。
报告主要围绕亚厘米级InSAR同震形变位移观测和广域InSAR形变探测展开。首先,介绍了通过跨地震干涉叠加方法,实现了毫米级的地震同震位移形变观测,并提高了地震震源中心的确认精度。其次,通过反演咸海周边约58万平方公里的地表形变,揭示了咸海消失引起每年最大约8mm的地表形变,首次观测到人为因素造成的软流圈粘弹性响应。最后,介绍了结合深度学习方法从大尺度解缠干涉相位自动探测煤矿采空区和活动滑坡。
报告结束,与会人员就地震和蠕滑之间的断层滑动模式、InSAR大气噪声改正和深度学习结合InSAR形变提取等问题进行了热烈深入讨论,取得了良好的交流效果。
王腾,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学院研究员,博雅青年学者,北京大学断裂带物理学创新群体骨干成员。2010年获得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电子信息系博士学位,并获得2009年度国家优秀留学生奖。2018年10月回国,并获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资助。王腾博士主要从事雷达影像测地学(SAR Imaging Geodesy)与地表形变解译研究。致力于获取高分辨率地表形变观测探索多种地学过程的物理机制。在国际SCI期刊发表论文七十余篇,包括Science、Nature Geoscience等。2022年起任Nature旗下期刊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编委。
学术报告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