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测量院拥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一个国家台站网等4个国家级平台,各类省部级重点平台基地20余个。 现有职工600余人,其中院士4人、杰青13人,各类国家、科学院、省部级人才占比60%以上。2017年至今,在精密测量领域承担了数十项重大重点项目,其中,国家战略先导专项(2.5亿元)1项、重点研发计划12项、各类重大仪器研制专项10余项。精密探测技术和仪器已成为精密测量院满足国家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领域方向。 精密...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精密测量院)是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始建于1957年)融合组建而成,是湖北省首个中国科学院创新研究院。 回望来时路,峥嵘六十载。在方俊、王天眷、张承修、李钧、李国平、丁夏畦、许厚泽、叶朝辉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带领下,精密测量院历经几代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开拓创新,解决了一系列事关国家全局的重大科...
精密测量院立足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面向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开展原子频标与精密测量物理、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综合定位导航授时、脑科学与重大疾病以及多学科交叉的数学计算等研究,促进以原子频标、原子干涉、核磁共振、重力测量、地震探测等精密测量技术为核心的学科发展,形成精密原子、精密分子、精密地球三...
新华社武汉1月13日电(记者侯文坤)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获悉,该院梅刚华研究员团队研制的新型铷原子钟,秒级频率稳定度指标首次进入E-14(百万亿分之一)量级。相关论文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仪器与测量学报》上。
梅刚华介绍,频率稳定度是原子钟的核心指标,直接关系到原子钟的计时精度。铷原子钟是目前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原子钟,广泛用于卫星导航、通信、电力、金融等领域。目前商用铷原子钟秒级稳定度在E-11到E-12量级水平。
为进一步改善铷原子钟的频率稳定度,研究团队从提高原子信号信噪比、降低探寻微波的相位噪声和抑制原子体系的环境敏感性三方面入手,在铷原子钟物理系统设计中,采用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开槽管微波腔、大尺寸铷气泡、高光谱纯度抽运光源和双重滤光等新技术,显著改善了原子信号信噪比。在电路设计中,研究人员采用了一种新的低相噪频率综合器设计方案,减小了微波电路噪声对铷原子钟频率稳定度的影响。研究人员还利用密封箱实现物理系统与大气环境的隔离,将大气环境气压波动对铷原子钟频率稳定度的影响减小了一个数量级。基于以上技术,研究团队研制出一种新型铷原子钟原理样机,测量结果显示,原子钟的秒级频率稳定度为9E-14,百秒级频率稳定度为9E-15。
梅刚华介绍,此次技术突破,进一步扩大了我国铷原子钟技术的领先优势,对发展高品质微波振荡器技术和研制新一代北斗系统星载原子钟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谭慧婷
媒体链接: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1854461?d=134d6f1&channel=weixin
传媒扫描
【新华社】我国新型铷原子钟核心指标取得新突破
新华社武汉1月13日电(记者侯文坤)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获悉,该院梅刚华研究员团队研制的新型铷原子钟,秒级频率稳定度指标首次进入E-14(百万亿分之一)量级。相关论文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仪器与测量学报》上。
梅刚华介绍,频率稳定度是原子钟的核心指标,直接关系到原子钟的计时精度。铷原子钟是目前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原子钟,广泛用于卫星导航、通信、电力、金融等领域。目前商用铷原子钟秒级稳定度在E-11到E-12量级水平。
为进一步改善铷原子钟的频率稳定度,研究团队从提高原子信号信噪比、降低探寻微波的相位噪声和抑制原子体系的环境敏感性三方面入手,在铷原子钟物理系统设计中,采用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开槽管微波腔、大尺寸铷气泡、高光谱纯度抽运光源和双重滤光等新技术,显著改善了原子信号信噪比。在电路设计中,研究人员采用了一种新的低相噪频率综合器设计方案,减小了微波电路噪声对铷原子钟频率稳定度的影响。研究人员还利用密封箱实现物理系统与大气环境的隔离,将大气环境气压波动对铷原子钟频率稳定度的影响减小了一个数量级。基于以上技术,研究团队研制出一种新型铷原子钟原理样机,测量结果显示,原子钟的秒级频率稳定度为9E-14,百秒级频率稳定度为9E-15。
梅刚华介绍,此次技术突破,进一步扩大了我国铷原子钟技术的领先优势,对发展高品质微波振荡器技术和研制新一代北斗系统星载原子钟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谭慧婷
媒体链接: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1854461?d=134d6f1&channel=wei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