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测量院拥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一个国家台站网等4个国家级平台,各类省部级重点平台基地20余个。 现有职工600余人,其中院士4人、杰青13人,各类国家、科学院、省部级人才占比60%以上。2017年至今,在精密测量领域承担了数十项重大重点项目,其中,国家战略先导专项(2.5亿元)1项、重点研发计划12项、各类重大仪器研制专项10余项。精密探测技术和仪器已成为精密测量院满足国家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领域方向。 精密...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精密测量院)是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始建于1957年)融合组建而成,是湖北省首个中国科学院创新研究院。 回望来时路,峥嵘六十载。在方俊、王天眷、张承修、李钧、李国平、丁夏畦、许厚泽、叶朝辉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带领下,精密测量院历经几代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开拓创新,解决了一系列事关国家全局的重大科...
精密测量院立足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面向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开展原子频标与精密测量物理、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综合定位导航授时、脑科学与重大疾病以及多学科交叉的数学计算等研究,促进以原子频标、原子干涉、核磁共振、重力测量、地震探测等精密测量技术为核心的学科发展,形成精密原子、精密分子、精密地球三...
今天(10月22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国际医学中心召开的医疗装备创新大会,是首届东湖论坛的重要活动之一。现场,由华中科技大学联合知名医疗企业联合研发的一系列高端医疗装备进行了集中展示。
这些高端医疗装备,有个共同的关键词——世界领先。这台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系统,上月底获得国家批准上市,是全球唯一获批的可用于气体成像临床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统。与传统核磁共振扫描人体内部分子成像不同,这套系统可以通过“一呼一吸”获取肺部影像,为肺部疾病早筛治疗提供新方法。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周欣:“我们这个是在全球最早进入到临床里面的,就是在欧美之前第一家拿到(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创新在湖北,推广应用最早发源于湖北,然后走向全国,最后辐射全球。”
在它的旁边,是全球首台全数字PET。它如同一款高清数码相机,可以更早更精确地检测癌症等疾病。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全数字PET发明人谢庆国:“工程上、技术上的问题企业就解决了,科学上的问题就我们来解决。在早期诊断、脑病的诊疗、术中的病理、诊疗一体化方面,进一步地提升湖北省的医疗技术的水平。”
现场,还展示了瞄准未来的产品。比如针对脑科学研究的“植入式脑机接口系统”,已经在关键核心技术上走在全国前列,为治疗帕金森、抑郁症等世界难题,打开突破口。
武汉衷华脑机融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董事长黄立:“通道越多,能够提取脑信号的信息量越大。马斯克的团队是3072个通道,我们是65000个通道,所以从这个指标上来讲,我们是领先马斯克20倍。脑机接口将会带动一系列的下游应用,应该说会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板块。”
生命健康,是湖北突破性发展的五大优势产业之一。目前,全省有省级以上医疗创新平台近300个,武汉东湖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四、中部第一。深度推进医疗装备产学研合作,今天的创新大会上,还揭牌成立了华中科技大学医疗装备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华中科技大学医疗装备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熊蔡华:“协调学校的医学工科的力量,围绕医疗装备的自主创新来做研发工作,必须要把医疗装备当中,制约它发展的瓶颈技术要加以破解,形成自己独立自主的、自主可控的这样的医疗产品,服务于千家万户。”
着眼未来,围绕“研、产、销、用”,湖北将力争取得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副院长、华中科技大学国家医学中心常务副指挥长唐洲平:“我们大学的研发机构联合医院、联合企业,组建研发团队,解决卡脖子工程,把应用需求变成一个课题,然后把课题变成样品、样机,再通过医院应用场景来反复地应用,最后形成一个产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董家鸿:“武汉它在我们国家高端医疗装备的研发当中,是一支强大的力量。未来在我们健康科技的创新领域里边,一定发挥领军的作用,提升我们国家自主研发创新的能力。”
(长江云新闻记者 洪亚飞 彭瀚 责任编辑 李小涵)
媒体链接:https://m.hbtv.com.cn/p/3001924.html
传媒扫描
【湖北卫视】聚焦首届东湖论坛 | 创新+应用 医疗装备“国之重器”湖北造
今天(10月22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国际医学中心召开的医疗装备创新大会,是首届东湖论坛的重要活动之一。现场,由华中科技大学联合知名医疗企业联合研发的一系列高端医疗装备进行了集中展示。
这些高端医疗装备,有个共同的关键词——世界领先。这台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系统,上月底获得国家批准上市,是全球唯一获批的可用于气体成像临床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统。与传统核磁共振扫描人体内部分子成像不同,这套系统可以通过“一呼一吸”获取肺部影像,为肺部疾病早筛治疗提供新方法。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周欣:“我们这个是在全球最早进入到临床里面的,就是在欧美之前第一家拿到(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创新在湖北,推广应用最早发源于湖北,然后走向全国,最后辐射全球。”
在它的旁边,是全球首台全数字PET。它如同一款高清数码相机,可以更早更精确地检测癌症等疾病。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全数字PET发明人谢庆国:“工程上、技术上的问题企业就解决了,科学上的问题就我们来解决。在早期诊断、脑病的诊疗、术中的病理、诊疗一体化方面,进一步地提升湖北省的医疗技术的水平。”
现场,还展示了瞄准未来的产品。比如针对脑科学研究的“植入式脑机接口系统”,已经在关键核心技术上走在全国前列,为治疗帕金森、抑郁症等世界难题,打开突破口。
武汉衷华脑机融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董事长黄立:“通道越多,能够提取脑信号的信息量越大。马斯克的团队是3072个通道,我们是65000个通道,所以从这个指标上来讲,我们是领先马斯克20倍。脑机接口将会带动一系列的下游应用,应该说会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板块。”
生命健康,是湖北突破性发展的五大优势产业之一。目前,全省有省级以上医疗创新平台近300个,武汉东湖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四、中部第一。深度推进医疗装备产学研合作,今天的创新大会上,还揭牌成立了华中科技大学医疗装备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华中科技大学医疗装备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熊蔡华:“协调学校的医学工科的力量,围绕医疗装备的自主创新来做研发工作,必须要把医疗装备当中,制约它发展的瓶颈技术要加以破解,形成自己独立自主的、自主可控的这样的医疗产品,服务于千家万户。”
着眼未来,围绕“研、产、销、用”,湖北将力争取得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副院长、华中科技大学国家医学中心常务副指挥长唐洲平:“我们大学的研发机构联合医院、联合企业,组建研发团队,解决卡脖子工程,把应用需求变成一个课题,然后把课题变成样品、样机,再通过医院应用场景来反复地应用,最后形成一个产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董家鸿:“武汉它在我们国家高端医疗装备的研发当中,是一支强大的力量。未来在我们健康科技的创新领域里边,一定发挥领军的作用,提升我们国家自主研发创新的能力。”
(长江云新闻记者 洪亚飞 彭瀚 责任编辑 李小涵)
媒体链接:https://m.hbtv.com.cn/p/3001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