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期刊审稿人高度评价这项工作,指出:“研究团队在震相拾取分析中,通过多条证据链开展了细致研究。火星地震学研究极具挑战,因此要向研究团队完成如此全面严谨的工作表示祝贺!”(原文:The authors have done a detailed job of using multiple working lines of evidence for their phase detection analysis. Martian seismology is notably tough ,so congratulations to the authors for doing such a thorough and careful job!);并评价道:“在我看来,这是一篇极具趣味性的论文,相信它将在未来数年持续引发学界讨论!”(原文:To me ,this is a really interesting paper and I think that it will generate discussion for years to come!)
科研动态
精密大地测量与定位全国重点实验室最新成果:火星存在固态内核
近日,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精密大地测量与定位全国重点实验室青年科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孙道远、毛竹团队联合国外学者在行星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研究团队通过深入分析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洞察号(InSight)探测器记录的火震数据,首次确证火星内部存在一个半径约600千米的固态内核,并揭示其主要成分构成可能是富含轻元素的结晶铁镍合金。北京时间9月3日,该成果发表于《自然》,并被选为《自然》期刊新闻稿。
火星深部结构示意图
白灰色区域为研究中利用洞察号数据检测发现的固态内核
该研究首次在地球以外的行星中确认了固态内核的存在,证实了火星与地球相似的核幔分异结构。研究团队创新发展的火星地震学方法,为未来探月等任务中利用地震学方法探测月球等星体深部结构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该成果标志着中国科研团队在行星内部结构探测领域迈出关键一步,彰显了我国在行星科学与地球物理交叉研究中的创新能力与国际影响力。
《自然》期刊审稿人高度评价这项工作,指出:“研究团队在震相拾取分析中,通过多条证据链开展了细致研究。火星地震学研究极具挑战,因此要向研究团队完成如此全面严谨的工作表示祝贺!”(原文:The authors have done a detailed job of using multiple working lines of evidence for their phase detection analysis. Martian seismology is notably tough ,so congratulations to the authors for doing such a thorough and careful job!);并评价道:“在我看来,这是一篇极具趣味性的论文,相信它将在未来数年持续引发学界讨论!”(原文:To me ,this is a really interesting paper and I think that it will generate discussion for years to come!)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毕慧星为本文的第一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孙道远为本文的通讯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毛竹、特任副研究员孙宁宇、博士代明伟以及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Douglas Hemingway为本文的合作者。精密大地测量与定位全国重点实验室为完成单位之一。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93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