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弘扬科学家精神

弘扬科学家精神

传承老科学家精神 | 科学家故事 | 李钧院士:不居现状,将理想放逐太空

来源:     时间:2023-08-11

     

  李钧深知,科学研究永无止境,早期的成功并没有使他满足,又开始了向新的科学高峰攀登,将科研的目光投向了空间物理的又一朵奇葩――广义射线,在研究中发展、完善了电波传播广义射线理论。李钧在广义射线研究过程中,注重对电离层进行综合研究,同时也注重对电离层进行特色研究。他认为我国地形和位置特殊,早在20世纪50年代,外国人就给出了远东电离层异常的特征,有科学事实表明我国的空间电离层有自己的地域特色,因此也特别重视我国电离层的个性研究。

  我国载人航天计划于1992年9月21日开始实施,李钧开始积极申请载人航天电离层问题研究项目。飞船离开地球飞向太空,必须经过厚厚的大气层。在地面上空60~1000公里的范围内,存在有带正电的离子和自由电子,这层大气就叫做电离层。电离层会使无线电信号产生延迟或者奇变,飞船要进行精确定位和定轨,就必须考虑到电离层的影响开尽可能将其消除。该项目的申请已通过两轮审核,进入了评审最后阶段。此时的李钧却因超负荷工作住院了,但为了自己热爱的科研事业,李钧毅然从医院出来,去北京进行项目的最后申报,最后200多万的课题经费(当时整个物理所的每年科研经费总量大概在220万左右)申请下来了。于是,从1993年开始, 李钧带领课题组的科研人员投入到了该项目的研究之中,他将自己毕生研究成果中的精华运用到飞船定位等领域,为“神舟”飞船的试飞做了高精度的定位、定轨工作。1994年4月5日凌晨,李钧在返回武汉的列车上,因突发心脏病,不幸逝世,享年64岁。李钧院士潜心科研,非常有责任心。从事电离层与电波传播研究工作30多年来,李钧一心扑在工作上,由于他太过专注工作,就连他的两个儿子都说他是“工作狂”,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李钧从未带他们逛过公园,看过电影。对此,与他同在中科院武汉物理研究所工作的妻子李利斌虽感遗憾但却毫无怨言。她说,搞科研就是应该有一种献身精神。为了科研事业,李钧是一个恨不得把办公室搬进医院的人。他治学严谨,行重于言: 搞科研,从调查到实施,他身体力行,滴水不漏;带学生,身教重于言教,学生们的项目报告,他逐字推敲。他所带的博士生,包括万卫星院士在内,都成为了电离层与电波传播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他淡泊名利,一生见刊论文有120多篇,因涉密未发表的论文有98篇。在生活中,李钧也是一位和蔼可亲的人。群众反映的意见能及时反馈给领导,并且能保护好群众,因此大家非常愿意向李钧反馈问题。他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不分三六九等,走在路上总是主动与人打招呼,在李钧院士去世时,很多工人也自发前去吊唁。

  作为一名科学家,64岁的时间太短暂,李钧走的太早、太快。然而,他和他的同事、弟子为我国电离层声重波观测研究和载人航天飞船消除电离层干扰,精确定位、定轨所做的探路性工作,永远留在了空间物理领域的科学史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