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测量院拥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一个国家台站网等4个国家级平台,各类省部级重点平台基地20余个。 现有职工600余人,其中院士4人、杰青13人,各类国家、科学院、省部级人才占比60%以上。2017年至今,在精密测量领域承担了数十项重大重点项目,其中,国家战略先导专项(2.5亿元)1项、重点研发计划12项、各类重大仪器研制专项10余项。精密探测技术和仪器已成为精密测量院满足国家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领域方向。 精密...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精密测量院)是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始建于1957年)融合组建而成,是湖北省首个中国科学院创新研究院。 回望来时路,峥嵘六十载。在方俊、王天眷、张承修、李钧、李国平、丁夏畦、许厚泽、叶朝辉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带领下,精密测量院历经几代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开拓创新,解决了一系列事关国家全局的重大科...
精密测量院立足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面向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开展原子频标与精密测量物理、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综合定位导航授时、脑科学与重大疾病以及多学科交叉的数学计算等研究,促进以原子频标、原子干涉、核磁共振、重力测量、地震探测等精密测量技术为核心的学科发展,形成精密原子、精密分子、精密地球三...
为积极发挥榜样作用,激励广大研究生在科研、学术道路上不断向更高标准迈进,精密测量院研究生会通过精心策划,于6月1日举办了“榜样系列-优秀博士毕业生线上分享报告会”,邀请到了孙仁平、罗勇、张红星、高攀四名优秀博士毕业生,就“我的'第一篇/最满意'科研论文”这一话题分享了宝贵的经验。本次线上分享报告会共吸引到包括精密测量院研究生、菁英班和有考研意向的本科生等在内的近百人参与。
精密测量院研究生处处长任晓华在开场致辞中,对四位博士毕业生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希望参与活动的同学们能在这个不一样的“儿童节”有所得、有所获,并对研究生会充分、细致的准备工作表示了肯定。
孙仁平:“一篇好文章,就是一个好故事”
来自原子与分子光物理部的孙仁平讲解了如何利用电子代替光波实现测量分子核间距的科研经历。他告诉大家:“一篇好的文章就是一个精彩的故事,故事好不好,立意很重要。”只有通过大量文献调研、与专业老师充分交流,才能将认知领域上升到一定高度,从而在科研领域找到创新点和突破点。孙仁平特别强调了及时与老师交流讨论的重要性,他说:“专业老师的指导能大大减少我们在科研中走弯路的可能,在脱离老师指导的情况下,即使我们离答案只有一步之遥,也往往需要为之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罗勇:“要认真对待科研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
来自应用数学专业的罗勇主要研究量子多体系统中的变分问题,相关成果发表在数学领域国内外的顶级期刊上。罗勇在分享过程中,把重点放在了分析“兴趣”和“擅长”的优先级问题上,他认为,在科研工作开始时,首先要尽快适应老师和组内的工作风格,其次要选定一个擅长且感兴趣的方向,当二者发生冲突时,“擅长”的优先级高于“兴趣”。他说:“只有选择真正擅长的方向,才能在实现科研目标中遇到更少阻碍,在科研道路上前进更远,取得更多成果。而成果会转化为前行路上源源不断的动力。”他还特别强调了基础学习的重要性,提醒大家把握好研一的黄金时期,多学习多交流、打开眼界、夯实基础,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他说,要认真对待科研中的每一件小事,眼里要专注于自己的实验数据而非他人成果,科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把实验的每一步做好,得到成果就是一件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
张红星:“发文章是实现自我的满足感”
来自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的张红星在国际地学顶级和权威刊物(JGR, JG, IEEE等)发表了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将研究成果成功应用到我国相关重点科技任务的实施。张红星通过时间轴的方式,分享了他从接到科研任务到进行文献调研、进行实验准备、再到完成实验、撰写论文、投稿、接收的心路历程。他提醒大家,在研究生学习期间,组内老师都有自己的科研任务,不可能对学生实验全程跟进、事无巨细进行指导,一定要有足够的自觉性和执行力才能按时完成科研目标。他推荐大家将目标量化,学会制定计划表,让抽象的目标变成具体可感的压力。他说,在科研过程中,有压力才能有动力、有动力才会有方向,一定要以任务为导向参与其中,认真研究、认真实践,才能让工作稳步推进,最终取得属于自己的科研成果。
高攀:“做科研的关键是动手去做”
高攀在分享实践经验过程中,强调了文献阅读的重要性,他说,只有拥有丰富的文献积累才能在实验进行中做到整体把控、在科研方向上找到自己的切入点,只有将阅读范围扩大到相关领域类似方向上,才能开阔视野,在实验受阻时及时找到解决方法。他认为研究生和课题组是一个有机整体,了解了课题组的方向和特色并结合课题组优势和自身长处后,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自身价值。在高攀看来,实践是在没有绝对正确的指导时唯一能使科研不断深入的方法,创新性的、重大的研究成果往往隐藏在被大众忽略的细节之中,在处理实验数据时,要对所有结果进行仔细分析,对每个信号都要做出清晰、合理的归属解释,才能把工作做全面、做深入、做出成果。
学长们的现身说法生动精彩,同学们在互动环节也踊跃发言,大家围绕方向确定、实验展开、投稿细节和科研生活、感情问题等都进行了广泛交流。被问及“读博期间的最大收获”时,罗勇说在于领略到了科研的魔力,对他而言科研是一件会上瘾的事情,任何小小的成就都会激励他在科研路上一直坚持走下去。
在这个“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的初夏,四位过来人用一场隔着屏幕却别开生面的“云分享”,为后来人照亮了求学之路,在这个因疫情防控而稍显特别的儿童节,为师弟师妹们行勤学之礼、励科研之志。
线上会议截图
综合新闻
精密测量院举办优秀博士毕业生线上分享报告会
为积极发挥榜样作用,激励广大研究生在科研、学术道路上不断向更高标准迈进,精密测量院研究生会通过精心策划,于6月1日举办了“榜样系列-优秀博士毕业生线上分享报告会”,邀请到了孙仁平、罗勇、张红星、高攀四名优秀博士毕业生,就“我的'第一篇/最满意'科研论文”这一话题分享了宝贵的经验。本次线上分享报告会共吸引到包括精密测量院研究生、菁英班和有考研意向的本科生等在内的近百人参与。
精密测量院研究生处处长任晓华在开场致辞中,对四位博士毕业生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希望参与活动的同学们能在这个不一样的“儿童节”有所得、有所获,并对研究生会充分、细致的准备工作表示了肯定。
孙仁平:“一篇好文章,就是一个好故事”
来自原子与分子光物理部的孙仁平讲解了如何利用电子代替光波实现测量分子核间距的科研经历。他告诉大家:“一篇好的文章就是一个精彩的故事,故事好不好,立意很重要。”只有通过大量文献调研、与专业老师充分交流,才能将认知领域上升到一定高度,从而在科研领域找到创新点和突破点。孙仁平特别强调了及时与老师交流讨论的重要性,他说:“专业老师的指导能大大减少我们在科研中走弯路的可能,在脱离老师指导的情况下,即使我们离答案只有一步之遥,也往往需要为之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罗勇:“要认真对待科研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
来自应用数学专业的罗勇主要研究量子多体系统中的变分问题,相关成果发表在数学领域国内外的顶级期刊上。罗勇在分享过程中,把重点放在了分析“兴趣”和“擅长”的优先级问题上,他认为,在科研工作开始时,首先要尽快适应老师和组内的工作风格,其次要选定一个擅长且感兴趣的方向,当二者发生冲突时,“擅长”的优先级高于“兴趣”。他说:“只有选择真正擅长的方向,才能在实现科研目标中遇到更少阻碍,在科研道路上前进更远,取得更多成果。而成果会转化为前行路上源源不断的动力。”他还特别强调了基础学习的重要性,提醒大家把握好研一的黄金时期,多学习多交流、打开眼界、夯实基础,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他说,要认真对待科研中的每一件小事,眼里要专注于自己的实验数据而非他人成果,科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把实验的每一步做好,得到成果就是一件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
张红星:“发文章是实现自我的满足感”
来自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的张红星在国际地学顶级和权威刊物(JGR, JG, IEEE等)发表了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将研究成果成功应用到我国相关重点科技任务的实施。张红星通过时间轴的方式,分享了他从接到科研任务到进行文献调研、进行实验准备、再到完成实验、撰写论文、投稿、接收的心路历程。他提醒大家,在研究生学习期间,组内老师都有自己的科研任务,不可能对学生实验全程跟进、事无巨细进行指导,一定要有足够的自觉性和执行力才能按时完成科研目标。他推荐大家将目标量化,学会制定计划表,让抽象的目标变成具体可感的压力。他说,在科研过程中,有压力才能有动力、有动力才会有方向,一定要以任务为导向参与其中,认真研究、认真实践,才能让工作稳步推进,最终取得属于自己的科研成果。
高攀:“做科研的关键是动手去做”
高攀在分享实践经验过程中,强调了文献阅读的重要性,他说,只有拥有丰富的文献积累才能在实验进行中做到整体把控、在科研方向上找到自己的切入点,只有将阅读范围扩大到相关领域类似方向上,才能开阔视野,在实验受阻时及时找到解决方法。他认为研究生和课题组是一个有机整体,了解了课题组的方向和特色并结合课题组优势和自身长处后,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自身价值。在高攀看来,实践是在没有绝对正确的指导时唯一能使科研不断深入的方法,创新性的、重大的研究成果往往隐藏在被大众忽略的细节之中,在处理实验数据时,要对所有结果进行仔细分析,对每个信号都要做出清晰、合理的归属解释,才能把工作做全面、做深入、做出成果。
学长们的现身说法生动精彩,同学们在互动环节也踊跃发言,大家围绕方向确定、实验展开、投稿细节和科研生活、感情问题等都进行了广泛交流。被问及“读博期间的最大收获”时,罗勇说在于领略到了科研的魔力,对他而言科研是一件会上瘾的事情,任何小小的成就都会激励他在科研路上一直坚持走下去。
在这个“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的初夏,四位过来人用一场隔着屏幕却别开生面的“云分享”,为后来人照亮了求学之路,在这个因疫情防控而稍显特别的儿童节,为师弟师妹们行勤学之礼、励科研之志。
线上会议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