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测量院拥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一个国家台站网等4个国家级平台,各类省部级重点平台基地20余个。 现有职工600余人,其中院士4人、杰青13人,各类国家、科学院、省部级人才占比60%以上。2017年至今,在精密测量领域承担了数十项重大重点项目,其中,国家战略先导专项(2.5亿元)1项、重点研发计划12项、各类重大仪器研制专项10余项。精密探测技术和仪器已成为精密测量院满足国家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领域方向。 精密...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精密测量院)是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始建于1957年)融合组建而成,是湖北省首个中国科学院创新研究院。 回望来时路,峥嵘六十载。在方俊、王天眷、张承修、李钧、李国平、丁夏畦、许厚泽、叶朝辉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带领下,精密测量院历经几代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开拓创新,解决了一系列事关国家全局的重大科...
精密测量院立足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面向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开展原子频标与精密测量物理、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综合定位导航授时、脑科学与重大疾病以及多学科交叉的数学计算等研究,促进以原子频标、原子干涉、核磁共振、重力测量、地震探测等精密测量技术为核心的学科发展,形成精密原子、精密分子、精密地球三...
9月27日,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组织召开中国科学院大学测绘学科课程教学研讨会。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副院长魏勇、副院长孙文科、科教融合部主任宋玉环、武汉大学遥感学院教授乐鹏、精密测量院副院长王勇、研究生处处长任晓华、测绘学科全部岗位教授和学科建设工作组老师2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
王勇在致辞中分享了精密测量院前期走访六所高校的学科调研成果,强调教学是学科发展的基础,希望授课教师不断提高课程品质,努力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强调科教融合是中国科学院的重要发展战略,如何建设好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进而在下一次学科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孙文科介绍了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的教学工作开展情况,详细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课程设置要求和大地测量学课程设置方案。乐鹏介绍了测绘科学与技术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的编制工作,对研究生课程设置、课程大纲编写等规范做了详细解读。魏勇介绍了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的发展现状,并结合学院现阶段遇到的瓶颈困境,提出“缩小低水平学科和老化学科规模,扩大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规模”、“建立把院提供的增量资源配置到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机制”的发展目标。
国科大孙文科教授、于锦海教授、精密测量院孙和平、陆洋、江利明、袁运斌、钟敏等研究员分别汇报了各自主讲课程的教学情况。同时与会代表就课程名称设置、授课时间安排、课程内容要求、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展开充分的交流与研讨。
精密测量院作为中国科学院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建设的牵头单位,深入实施科教融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开展教学研讨会,力求提高教学质量、探索个性化教学方案,积极推进测绘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课程教学研讨会现场
综合新闻
精密测量院组织召开国科大测绘学科课程教学研讨会
9月27日,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组织召开中国科学院大学测绘学科课程教学研讨会。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副院长魏勇、副院长孙文科、科教融合部主任宋玉环、武汉大学遥感学院教授乐鹏、精密测量院副院长王勇、研究生处处长任晓华、测绘学科全部岗位教授和学科建设工作组老师2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
王勇在致辞中分享了精密测量院前期走访六所高校的学科调研成果,强调教学是学科发展的基础,希望授课教师不断提高课程品质,努力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强调科教融合是中国科学院的重要发展战略,如何建设好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进而在下一次学科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孙文科介绍了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的教学工作开展情况,详细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课程设置要求和大地测量学课程设置方案。乐鹏介绍了测绘科学与技术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的编制工作,对研究生课程设置、课程大纲编写等规范做了详细解读。魏勇介绍了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的发展现状,并结合学院现阶段遇到的瓶颈困境,提出“缩小低水平学科和老化学科规模,扩大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规模”、“建立把院提供的增量资源配置到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机制”的发展目标。
国科大孙文科教授、于锦海教授、精密测量院孙和平、陆洋、江利明、袁运斌、钟敏等研究员分别汇报了各自主讲课程的教学情况。同时与会代表就课程名称设置、授课时间安排、课程内容要求、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展开充分的交流与研讨。
精密测量院作为中国科学院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建设的牵头单位,深入实施科教融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开展教学研讨会,力求提高教学质量、探索个性化教学方案,积极推进测绘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课程教学研讨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