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测量院拥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一个国家台站网等4个国家级平台,各类省部级重点平台基地20余个。 现有职工600余人,其中院士4人、杰青13人,各类国家、科学院、省部级人才占比60%以上。2017年至今,在精密测量领域承担了数十项重大重点项目,其中,国家战略先导专项(2.5亿元)1项、重点研发计划12项、各类重大仪器研制专项10余项。精密探测技术和仪器已成为精密测量院满足国家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领域方向。 精密...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精密测量院)是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始建于1957年)融合组建而成,是湖北省首个中国科学院创新研究院。 回望来时路,峥嵘六十载。在方俊、王天眷、张承修、李钧、李国平、丁夏畦、许厚泽、叶朝辉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带领下,精密测量院历经几代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开拓创新,解决了一系列事关国家全局的重大科...
精密测量院立足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面向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开展原子频标与精密测量物理、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综合定位导航授时、脑科学与重大疾病以及多学科交叉的数学计算等研究,促进以原子频标、原子干涉、核磁共振、重力测量、地震探测等精密测量技术为核心的学科发展,形成精密原子、精密分子、精密地球三...
10月8日,中国科学院工会隆重举办中国科学院第三届“科苑名匠”发布活动,全院共12个团队和7名个人被授予中国科学院第三届“科苑名匠”称号。精密测量院钙离子光频标研究团队荣获中国科学院“科苑名匠”称号。
钙离子光频标研究团队潜心研究、攻坚克难,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光频标,进而实现国际上指标最高的钙离子光频标、可搬运钙离子光钟,推进钙离子光频跃迁成为新增的次级秒定义参考,提升了我国在原子频标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勇担使命 创新报国
光频标是当今最精准的原子时间频率基准,是各国科学家竞相力争的科学高地,二十世纪末只有欧、美、日等少数国家掌握高精度光频标技术。钙离子光频标研究团队带头人高克林研究员,1985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离子体专业毕业后,加入精密测量院(原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经过学习和调研,选择了钙离子体系作为光频标研究对象。
团队开展光频标研究之初,一切都靠自己不断摸索。从一根铜丝开始,经过反复打磨与制作,成就了实验室第一代环帽阱,成功“点亮”单个钙离子,也点燃了钙离子光频标研究的希望,团队坚定信心自主研制钙离子光频标。
精密测量院的原子频标是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点发展方向。高克林先后担任频标领域“973”计划(两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带领团队认准目标,迎难而上,挑战国际前沿,锲而不舍发展钙离子光频标,以科学匠人的精神将钙离子光频标精度做到极限,担当起本领域科技强国的职责使命。
潜心科研 拼搏奉献
光频标系统复杂,涉及到光机电等多方面的精密控制,难度极大。非常微小的环境变化也会对实验造成很大干扰。团队极力解决关键科学问题并开展技术难题攻关,全程在地下实验室开展工作,最大程度降低外部环境对实验的影响,专心致志探求精密测量极限。
团队勤勤恳恳,经常通宵达旦开展实验。实验初期,为避免抽取真空过程中机械泵机组返油,半小时就注入一次液氮,确保真空系统的顺利制备,团队成员每天值夜班。尽管条件异常艰苦,但团队成员坚持不懈把实验完成。
2020年春节前后,武汉突发新冠病毒疫情,很多区域被封锁,限制通行。当时正值实验室低温系统刚开始运行,团队顶着巨大压力,坚持每天到实验室维护系统,无一日中断。当时单位食堂已停止营业,他们自带干粮,继续热火朝天投身工作,为实现10-18的钙离子光频标的系统误差评估打下了坚实基础。
武汉地铁8号线运行以来,列车运行造成磁场抖动,严重影响实验数据采集,团队成员齐心协力,昼夜不停,白天调试参数,在地铁停运的0点到5点采集有效数据,每天争分夺秒将研究工作向前推进。
攻坚克难 追求卓越
光频标研究实验周期长,面临着国际上的巨大压力。钙离子光频标研究团队凭借对科研的满腔热情和奉献精神,历经22年不懈奋斗,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
研究团队攻克了一系列关键问题,研制出国内首台光频标,实现了3E-18的不确定度,等效于运行105亿年偏差不到1秒,为国际上第5种不确定度达到E-18量级的光频标。团队研制的可搬运光钟,鲁棒性和运行率高,实现了千公里长途搬运,是国际上第2种实现该功能的高精度光钟。
团队以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不断提高钙离子光频标绝对频率测量精度,测量值4次被国际时间频率咨询委员会采纳,2021年钙离子光频跃迁被新增为次级秒定义参考,彰显了我国在高精度光频标领域的科技实力,为我国在未来争取世界时间标准定义的话语权打下了坚实基础。
团队荣获2018年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成果入选2020中国光学领域十大社会影响力事件、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在荣誉面前,团队没有停止创新的脚步。高克林研究员表示,团队将基于研究基础和光频标发展趋势,开展极限钙离子光频标研究,积极推进可搬运光钟和空间光钟研制。“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钙离子光频标研究团队正在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续写着团队的奋斗华章。
宣传海报
要闻
精密测量院钙离子光频标研究团队荣获中国科学院“科苑名匠”
10月8日,中国科学院工会隆重举办中国科学院第三届“科苑名匠”发布活动,全院共12个团队和7名个人被授予中国科学院第三届“科苑名匠”称号。精密测量院钙离子光频标研究团队荣获中国科学院“科苑名匠”称号。
钙离子光频标研究团队潜心研究、攻坚克难,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光频标,进而实现国际上指标最高的钙离子光频标、可搬运钙离子光钟,推进钙离子光频跃迁成为新增的次级秒定义参考,提升了我国在原子频标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勇担使命 创新报国
光频标是当今最精准的原子时间频率基准,是各国科学家竞相力争的科学高地,二十世纪末只有欧、美、日等少数国家掌握高精度光频标技术。钙离子光频标研究团队带头人高克林研究员,1985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离子体专业毕业后,加入精密测量院(原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经过学习和调研,选择了钙离子体系作为光频标研究对象。
团队开展光频标研究之初,一切都靠自己不断摸索。从一根铜丝开始,经过反复打磨与制作,成就了实验室第一代环帽阱,成功“点亮”单个钙离子,也点燃了钙离子光频标研究的希望,团队坚定信心自主研制钙离子光频标。
精密测量院的原子频标是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点发展方向。高克林先后担任频标领域“973”计划(两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带领团队认准目标,迎难而上,挑战国际前沿,锲而不舍发展钙离子光频标,以科学匠人的精神将钙离子光频标精度做到极限,担当起本领域科技强国的职责使命。
潜心科研 拼搏奉献
光频标系统复杂,涉及到光机电等多方面的精密控制,难度极大。非常微小的环境变化也会对实验造成很大干扰。团队极力解决关键科学问题并开展技术难题攻关,全程在地下实验室开展工作,最大程度降低外部环境对实验的影响,专心致志探求精密测量极限。
团队勤勤恳恳,经常通宵达旦开展实验。实验初期,为避免抽取真空过程中机械泵机组返油,半小时就注入一次液氮,确保真空系统的顺利制备,团队成员每天值夜班。尽管条件异常艰苦,但团队成员坚持不懈把实验完成。
2020年春节前后,武汉突发新冠病毒疫情,很多区域被封锁,限制通行。当时正值实验室低温系统刚开始运行,团队顶着巨大压力,坚持每天到实验室维护系统,无一日中断。当时单位食堂已停止营业,他们自带干粮,继续热火朝天投身工作,为实现10-18的钙离子光频标的系统误差评估打下了坚实基础。
武汉地铁8号线运行以来,列车运行造成磁场抖动,严重影响实验数据采集,团队成员齐心协力,昼夜不停,白天调试参数,在地铁停运的0点到5点采集有效数据,每天争分夺秒将研究工作向前推进。
攻坚克难 追求卓越
光频标研究实验周期长,面临着国际上的巨大压力。钙离子光频标研究团队凭借对科研的满腔热情和奉献精神,历经22年不懈奋斗,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
研究团队攻克了一系列关键问题,研制出国内首台光频标,实现了3E-18的不确定度,等效于运行105亿年偏差不到1秒,为国际上第5种不确定度达到E-18量级的光频标。团队研制的可搬运光钟,鲁棒性和运行率高,实现了千公里长途搬运,是国际上第2种实现该功能的高精度光钟。
团队以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不断提高钙离子光频标绝对频率测量精度,测量值4次被国际时间频率咨询委员会采纳,2021年钙离子光频跃迁被新增为次级秒定义参考,彰显了我国在高精度光频标领域的科技实力,为我国在未来争取世界时间标准定义的话语权打下了坚实基础。
团队荣获2018年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成果入选2020中国光学领域十大社会影响力事件、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在荣誉面前,团队没有停止创新的脚步。高克林研究员表示,团队将基于研究基础和光频标发展趋势,开展极限钙离子光频标研究,积极推进可搬运光钟和空间光钟研制。“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钙离子光频标研究团队正在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续写着团队的奋斗华章。
宣传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