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测量院拥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一个国家台站网等4个国家级平台,各类省部级重点平台基地20余个。 现有职工600余人,其中院士4人、杰青13人,各类国家、科学院、省部级人才占比60%以上。2017年至今,在精密测量领域承担了数十项重大重点项目,其中,国家战略先导专项(2.5亿元)1项、重点研发计划12项、各类重大仪器研制专项10余项。精密探测技术和仪器已成为精密测量院满足国家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领域方向。 精密...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精密测量院)是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始建于1957年)融合组建而成,是湖北省首个中国科学院创新研究院。 回望来时路,峥嵘六十载。在方俊、王天眷、张承修、李钧、李国平、丁夏畦、许厚泽、叶朝辉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带领下,精密测量院历经几代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开拓创新,解决了一系列事关国家全局的重大科...
精密测量院立足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面向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开展原子频标与精密测量物理、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综合定位导航授时、脑科学与重大疾病以及多学科交叉的数学计算等研究,促进以原子频标、原子干涉、核磁共振、重力测量、地震探测等精密测量技术为核心的学科发展,形成精密原子、精密分子、精密地球三...
1月25日,应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和平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陈颙到精密测量院学术交流,并做了题为“白与黑-页岩气革命、大与小-宜居地球、新与旧-传统学科和新的生长点”的主题报告。院长罗志强,副院长王勇、倪四道以及相关领域科研人员和学生60余人听取了报告, 报告会由孙和平院士主持。
陈颙院士在报告中所提到的三个问题均与人类生存环境和面临的灾害相关,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哲学的高度,就科研方向和动态给大家上了生动一课。他在报告中指出页岩气是自然界留给人类的珍贵财富(白),与开采过程带来的地震等灾害(黑)往往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应把握“保开采,避灾害”基本方针,应用地震科技为页岩气开采保驾护航,重点讨论了大(对整个地球结构的认识)与小(宜居地球)的问题和传统学科地震技术(旧)和国际上最新地震学光纤技术(新)的特点,以及新兴的光纤地震技术近年来的一些成功应用案例。陈颙认为地球科学服务于“宜居地球过去、现在与未来”将逐步成为发展主旋律。最后他还提出传统的地球科学研究需要在立足于服务社会需求的同时,增加新的生长点,发出新的光芒。
报告会后,精密测量院科技人员与陈颙院士就共同关心的地球物理研究发展方向与新兴技术带来的革命性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就气枪源人工源地震技术和光纤地震技术应用于武汉城市地球物理勘探,了解快速发展的大城市地下结构等方面合作进行了探讨。
陈颙院士是国际上著名地球物理学家,曾担任中国地震局副局长,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国际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会(IAPEI)的地震预报和地震灾害委员会主席等重要职务。长期从事地震学和实验岩石物理学研究及其在环境、能源和减灾方面的潜在应用。他曾主导了“点亮探寻地底奥秘的明灯”计划,揭示了应力途径对岩石性质的影响,发展了测量岩石变形的激光全息技术,发现的岩石热开裂现象被广泛应用于核电站的安全性监测。
报告现场
学术会议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颙应邀到精密测量院开展学术交流
1月25日,应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和平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陈颙到精密测量院学术交流,并做了题为“白与黑-页岩气革命、大与小-宜居地球、新与旧-传统学科和新的生长点”的主题报告。院长罗志强,副院长王勇、倪四道以及相关领域科研人员和学生60余人听取了报告, 报告会由孙和平院士主持。
陈颙院士在报告中所提到的三个问题均与人类生存环境和面临的灾害相关,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哲学的高度,就科研方向和动态给大家上了生动一课。他在报告中指出页岩气是自然界留给人类的珍贵财富(白),与开采过程带来的地震等灾害(黑)往往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应把握“保开采,避灾害”基本方针,应用地震科技为页岩气开采保驾护航,重点讨论了大(对整个地球结构的认识)与小(宜居地球)的问题和传统学科地震技术(旧)和国际上最新地震学光纤技术(新)的特点,以及新兴的光纤地震技术近年来的一些成功应用案例。陈颙认为地球科学服务于“宜居地球过去、现在与未来”将逐步成为发展主旋律。最后他还提出传统的地球科学研究需要在立足于服务社会需求的同时,增加新的生长点,发出新的光芒。
报告会后,精密测量院科技人员与陈颙院士就共同关心的地球物理研究发展方向与新兴技术带来的革命性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就气枪源人工源地震技术和光纤地震技术应用于武汉城市地球物理勘探,了解快速发展的大城市地下结构等方面合作进行了探讨。
陈颙院士是国际上著名地球物理学家,曾担任中国地震局副局长,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国际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会(IAPEI)的地震预报和地震灾害委员会主席等重要职务。长期从事地震学和实验岩石物理学研究及其在环境、能源和减灾方面的潜在应用。他曾主导了“点亮探寻地底奥秘的明灯”计划,揭示了应力途径对岩石性质的影响,发展了测量岩石变形的激光全息技术,发现的岩石热开裂现象被广泛应用于核电站的安全性监测。
报告现场
报告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