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测量院拥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一个国家台站网等4个国家级平台,各类省部级重点平台基地20余个。 现有职工600余人,其中院士4人、杰青13人,各类国家、科学院、省部级人才占比60%以上。2017年至今,在精密测量领域承担了数十项重大重点项目,其中,国家战略先导专项(2.5亿元)1项、重点研发计划12项、各类重大仪器研制专项10余项。精密探测技术和仪器已成为精密测量院满足国家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领域方向。 精密...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精密测量院)是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始建于1957年)融合组建而成,是湖北省首个中国科学院创新研究院。 回望来时路,峥嵘六十载。在方俊、王天眷、张承修、李钧、李国平、丁夏畦、许厚泽、叶朝辉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带领下,精密测量院历经几代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开拓创新,解决了一系列事关国家全局的重大科...
精密测量院立足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面向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开展原子频标与精密测量物理、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综合定位导航授时、脑科学与重大疾病以及多学科交叉的数学计算等研究,促进以原子频标、原子干涉、核磁共振、重力测量、地震探测等精密测量技术为核心的学科发展,形成精密原子、精密分子、精密地球三...
近日,精密测量院研发的创新医疗器械——磁共振成像系统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这是当前全球首台获批的可用于气体成像的临床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统,解决了临床无创无辐射精准检测肺部疾病的难题。
肺部疾病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肺部影像检查设备X光机、CT和PET等都存在电离辐射;磁共振检测设备无电离辐射,但无法对肺部空腔进行成像。此次获批的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和2020年获批的医用氙气体发生器联用解决了上述难题,实现了肺部结构和功能的无侵入、无辐射检测、定量可视化评价,为肺部疾病的早期筛查和治疗评估提供了新仪器和新方法。
医用氙气体发生器
肺部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精密测量院超灵敏磁共振团队历经十余年攻关,在气体磁共振信号增强的超极化技术、超快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技术、人体多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等方面实现全面突破。团队研发的人体肺部气体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由“医用氙气体发生器(型号:verImagin VIP510)”和“人体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型号:uMR 780(Xe))”两大核心装置组成,有效解决了肺部检测中气体密度低导致磁共振成像信号极弱的难题,实现了临床单核向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拓展,使肺部空腔影像诊断由“不可看”到“看得清”。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部委推荐)、中国科学院科研仪器设备研制项目和成果转移转化重点专项(弘光专项)、腾讯科技探索奖的接续支持。2020年9月,核心装备“医用氙气体发生器”获得全球首个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2023年8月16日,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统获批上市,成为全球首个可用于气体成像的临床多核磁共振成像产品。目前,该系统已在北京301医院、上海长征医院、武汉金银潭医院、武汉同济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湖北省肿瘤医院等10余家三甲医院及科研单位开展临床应用研究。
目前团队正在致力于研发可对更多原子核成像的新一代临床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力争在我国科研仪器自主创新、临床多核磁共振成像仪器技术及应用等方面持续保持国际领先优势。
头条新闻
全球首台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系统获批上市
近日,精密测量院研发的创新医疗器械——磁共振成像系统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这是当前全球首台获批的可用于气体成像的临床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统,解决了临床无创无辐射精准检测肺部疾病的难题。
肺部疾病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肺部影像检查设备X光机、CT和PET等都存在电离辐射;磁共振检测设备无电离辐射,但无法对肺部空腔进行成像。此次获批的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和2020年获批的医用氙气体发生器联用解决了上述难题,实现了肺部结构和功能的无侵入、无辐射检测、定量可视化评价,为肺部疾病的早期筛查和治疗评估提供了新仪器和新方法。
医用氙气体发生器
肺部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精密测量院超灵敏磁共振团队历经十余年攻关,在气体磁共振信号增强的超极化技术、超快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技术、人体多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等方面实现全面突破。团队研发的人体肺部气体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由“医用氙气体发生器(型号:verImagin VIP510)”和“人体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型号:uMR 780(Xe))”两大核心装置组成,有效解决了肺部检测中气体密度低导致磁共振成像信号极弱的难题,实现了临床单核向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拓展,使肺部空腔影像诊断由“不可看”到“看得清”。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部委推荐)、中国科学院科研仪器设备研制项目和成果转移转化重点专项(弘光专项)、腾讯科技探索奖的接续支持。2020年9月,核心装备“医用氙气体发生器”获得全球首个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2023年8月16日,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统获批上市,成为全球首个可用于气体成像的临床多核磁共振成像产品。目前,该系统已在北京301医院、上海长征医院、武汉金银潭医院、武汉同济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湖北省肿瘤医院等10余家三甲医院及科研单位开展临床应用研究。
目前团队正在致力于研发可对更多原子核成像的新一代临床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力争在我国科研仪器自主创新、临床多核磁共振成像仪器技术及应用等方面持续保持国际领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