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人才队伍

正高级

  • 姓名: 韩慧
  • 性别: 男
  • 职称: 研究员
  • 职务: 磁共振波谱与成像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
  • 学历: 博士研究生
  • 电话: 027-87197797
  • 传真: 
  • 电子邮件: huihan@apm.ac.cn
  • 所属部门: 磁共振影像研究部
  • 通讯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小洪山西30号

    简  历:

  • 学习经历:
    1996-09 至 2000-06,郑州大学,电子工程,学士
    2001-09 至 2004-06,北京大学,核物理,硕士
    2004-09 至 2010-06,加拿大新不伦瑞克大学,磁共振成像硬件系统,博士
    工作经历:
    2010-06 至 2011-10,加拿大新不伦瑞克大学,博士后
    2011-11 至 2013-06,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博士后
    2013-07 至 2015-09,美国康奈尔大学,康奈尔大学校级磁共振中心,高级研究人员(MRI Physicist and Senior Research Associate)
    2015-09 至 2020-07 美国西达赛奈医学中心(全美排名第二),生物医学影像研究所,研究科学家I级(助理教授级别)项目首席科学家(PI)
    2020-07 至 2023-10,美国西达赛奈医学中心,生物医学影像研究所, 研究科学家II级,磁共振工程研究部主任,项目首席科学家(PI)
    2022-07 至 2023-10,美国西达赛奈医学中心,副教授
    2023-07 至 2023-10,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兼职副教授
    2023-10 至 2024,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放射学系,副教授
      韩慧,男,博士,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二级),博导,“磁共振波谱与成像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引才领军项目入选者,中国科学院引才计划(A类)。回国前,先后担任美国西达赛奈医学中心(全美排名第2)磁共振工程研究部主任和康奈尔大学医学院磁共振硬件系统研究实验室主任,在多个学术科研机构从事磁共振研究超过20年。
       研究方向为医学磁共振成像系统和方法。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磁共振硬件核心技术“iPRES”,首次将MRI系统的两大组件(射频和均场)合二为一。这一创新被国际医学磁共振领域视为开辟了重要的新方向,并成为美国“脑计划”多个获批项目的关键创新之一。在以诺贝尔奖得主保罗•劳特伯命名的主旨报告中,该技术被评选为有潜力改变MRI领域的三大方向之一。该技术有望解决超高场MRI中磁场不均匀性增加的核心难题,从而显著提高MRI灵敏度和精准度。
        曾任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工程学组(ISMRM MR Engineering)主席,该学组专注于磁共振硬件系统创新,是历史最久的学组,成员来自40多个国家。过去20年中,是该职位上的首位华人代表。曾任国际华人医学磁共振学会(OCSMRM)主席,该学会成立于1989年,是国际华人医学磁共振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组织,全球拥有数千名会员。近5年,主持了4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重大项目(R01,U01),是美国国家级基金在磁共振硬件领域资助总金额前5%的科学家(见美国政府网站 NIH Reporter)。

    社会任职:

  • 1. 国际华人医学磁共振学会 (主席)
    2. 国际磁共振工程学组 (主席)
    3. 国际磁共振线圈学组 (副主席)
    4. 体视学学会磁共振成像分会(副主任委员)
    5. 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学员津贴委员会 (委员)
    6. 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 ISMRM 线上会议: “便携式和低场 MRI 黑客马拉松和开源解决方案 组委会 (主席)
    7. 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ISMRM 线上会议: “亚洲视角:磁共振工程 (组委)
    8. OCSMRM 全球月度线上MRI研讨会组委会 (主席) (全球年度线上与会累计总人数超过 2500 人)

    研究方向:

  • 1. 医学磁共振成像硬件系统和关键技术
    2. 高场/超高场:人体高场磁共振射频线圈(3T、5T、7T and above)和B0/B1匀场系统
    3. 低场/超低场:小型化、便携式MRI系统用于临床现场应用(包括硬件或软件开发)
    4. 序列开发 (高场/超高场、超低场)
    5. 人工智能、图像重建、信号处理等
    6. 临床应用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 (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NIH NINDS R01,2021-04 至 2026-03,1650万元,主持  (因回国已放弃PI所有权)
    (2)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NIH NHLBI R01,,2020-12 至 2025-11,1880万元,主持(因回国已放弃PI所有权)
    (3)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NIH R43,2021-09 至 2024-08,500万元,结题,共同主持
    (4)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NIBIB U01,2020-01 至 2021-07,1800万元,结题,共同主持
    (5)康奈尔大学医学院(Medical College of Cornell University),  启动经费 Startup Fund,5-year recruitment package 2023-2028,主持 (已将启动经费退还给康奈尔大学)。

    代表论著:

  • (1)Hui Han;Allen W.Song;Trong-Kha Truong;Integrated parallel reception,excitation,and shimming (iPRES),Magnetic Resonance in Medicine,2013,70(1):241-247  
    (2)Hui Han;Rodney P.MacGregor;Bruce J.Balcom;Pure phase encode magnetic field gradient monitor,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2009,201(2):212-217
    (3)Hui Han;Matthew Ouellette;Bryce MacMillan;Frederic Goora;Rodney MacGregor;Derrick Green;Bruce J.Balcom;High pressur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with metallic vessels,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2011,213(1):90-97
    (4)Pengyu Li;Wenhao Wu;Lanxiang Liu;Fardad Michael Serry;Jinjia Wang;Hui Han;Automatic brain tumor segmentation from Multiparametric MRI based on cascaded 3D U-Net and 3D U- Net++,BIOMEDICAL SIGNALPROCESSING ANDCONTROL,2022,78: 103979
    (5)Ziyang Long;Hsinjung Yang;Nader Binesh;Archana Vadiraj Malagi;Yun Shang;Li-ting Huang;Jeremy Zepeda;Fardad Michael Serry;Debiao Li;Hui Han;Improving fat saturation robustness in outer extremity MRI with a local shim coil insert,Magnetic Resonance in Medicine,2025.春季,Doi:10.1002/mrm.30474
    (6)Hui Han;Trong-Kha;Allen W. Song;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ystems for parallel transmit,receive and shim (iPRE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等三项美国专利,2018-1-9,美国,US 9,864,025;US 9,874,616;US 10,185,001
    (7)Hui Han;Bruce Balcom;Magnetic field gradient monitor apparatus and method,2014-5-6,美国,US 8,717,022
    (8)Hui Han;Bruce Balcom;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等两项国际专利,2014-7-29,美国,US 8,791,695;CA 2,683,411

    专利申请:

    获奖及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