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人才队伍

正高级

  • 姓名: 周欣
  • 性别: 男
  • 职称: 研究员
  • 职务: 院长
  • 学历: 博士
  • 电话: 
  • 传真: 
  • 电子邮件: xinzhou@wipm.ac.cn
  • 所属部门: 磁共振影像研究部
  • 通讯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小洪山西30号

    简  历:

  • 周欣,男,博士,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由原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融合组建)院长,研究员,博导。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负责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部委推荐)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第六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华人医学磁共振学会主席,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物理学会波谱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分子影像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曾获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CCTV2018年度全国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科学院年度创新人物、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首届“科学探索奖”、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王天眷波谱学奖等多项荣誉。

    主要从事医学影像与生物医学工程的新仪器、新技术及新应用研究,在我国率先开展多核(多种原子核)磁共振成像(MRI)临床研究。自主研制的创新医疗器械--人体肺部多核磁共振成像装备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是当前全球首台获批的可用于气体成像的临床多核磁共振成像装备。成功“点亮”肺部,解决传统MRI对肺部空腔无法清晰成像的难题,已在全国多家三甲医院,开展慢阻肺、肿瘤、新冠肺炎等多种疾病的临床应用。发展了多核和人工智能的MRI新技术,为肺部和脑部等重大疾病和肿瘤的早期检测提供新的医学影像手段与策略。在PNAS、Science子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80余篇,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110余件。

    社会任职:

    研究方向:

  • 周欣研究员带领团队研发的用于产生超极化气体的“医用氙气体发生器”于2020年9月获批全球首个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研发的创新医疗器械——磁共振成像系统(人体肺部气体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统)于2023年8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该系统是这是当前全球首台获批的可用于气体成像的临床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统,解决了临床无创无辐射精准检测肺部疾病的难题。疫情期间,科研团队应用自主研制成功的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装备,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新冠肺炎出院患者的肺部微结构和通气、气血交换功能定量、可视化评估。一直从事生物医学工程和分析化学方面的交叉研究——发展提高磁共振灵敏度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并结合化学和生物手段,来研究肺部和脑部重大疾病的科学问题。

    研究方向具体包括:

    1.超极化磁共振信号增强理论与技术;

    2.人体多核MRI仪器与生物医学应用;

    3.人工智能赋能活体超灵敏分子影像;

    4.原子磁力计与移动式MRI仪器研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代表论著:

    专利申请:

    获奖及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