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测量院拥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一个国家台站网等4个国家级平台,各类省部级重点平台基地20余个。 现有职工600余人,其中院士4人、杰青13人,各类国家、科学院、省部级人才占比60%以上。2017年至今,在精密测量领域承担了数十项重大重点项目,其中,国家战略先导专项(2.5亿元)1项、重点研发计划12项、各类重大仪器研制专项10余项。精密探测技术和仪器已成为精密测量院满足国家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领域方向。 精密...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精密测量院)是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始建于1957年)融合组建而成,是湖北省首个中国科学院创新研究院。 回望来时路,峥嵘六十载。在方俊、王天眷、张承修、李钧、李国平、丁夏畦、许厚泽、叶朝辉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带领下,精密测量院历经几代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开拓创新,解决了一系列事关国家全局的重大科...
精密测量院立足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面向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开展原子频标与精密测量物理、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综合定位导航授时、脑科学与重大疾病以及多学科交叉的数学计算等研究,促进以原子频标、原子干涉、核磁共振、重力测量、地震探测等精密测量技术为核心的学科发展,形成精密原子、精密分子、精密地球三...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2年1月8日青海海北州门源县发生6.9级地震,这次地震造成大范围的地表破坏,导致震中区域多处重要基础设施受损。
地震发生后,精密测量院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研究部第一时间协调组织科研团队开展余震监测工作。1月9日,由曾祥方研究组的博士包丰和博士生林融冰携带第一批仪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当晚即在地方单位协助下开始观测。作为地震中的逆行者,野外观测队伍克服海拔高、天气严寒等困难,直面余震以及次生灾害带来的人身安全威胁。经过多日连续艰苦工作,架设完成了多台分布式光纤地震解调仪和二十余台短周期地震仪,监测到大量余震,获得了大量第一手数据。分布式光纤地震解调仪利用震中数十千米通讯光缆构建了包括上万传感点的密集台阵,获得了高分辨率的地震波场记录,初步揭示了断层等构造特征,为开展下一步余震防灾减灾以及后续灾害评估等工作提供了重要地震学观测依据,也为科学应对地震灾害提供了第一手观测资料。
与地方单位协调开展工作
野外工作现场
科研动态
精密测量院开展青海门源地震余震监测工作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2年1月8日青海海北州门源县发生6.9级地震,这次地震造成大范围的地表破坏,导致震中区域多处重要基础设施受损。
地震发生后,精密测量院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研究部第一时间协调组织科研团队开展余震监测工作。1月9日,由曾祥方研究组的博士包丰和博士生林融冰携带第一批仪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当晚即在地方单位协助下开始观测。作为地震中的逆行者,野外观测队伍克服海拔高、天气严寒等困难,直面余震以及次生灾害带来的人身安全威胁。经过多日连续艰苦工作,架设完成了多台分布式光纤地震解调仪和二十余台短周期地震仪,监测到大量余震,获得了大量第一手数据。分布式光纤地震解调仪利用震中数十千米通讯光缆构建了包括上万传感点的密集台阵,获得了高分辨率的地震波场记录,初步揭示了断层等构造特征,为开展下一步余震防灾减灾以及后续灾害评估等工作提供了重要地震学观测依据,也为科学应对地震灾害提供了第一手观测资料。
与地方单位协调开展工作
野外工作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