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测量院拥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一个国家台站网等4个国家级平台,各类省部级重点平台基地20余个。 现有职工600余人,其中院士4人、杰青13人,各类国家、科学院、省部级人才占比60%以上。2017年至今,在精密测量领域承担了数十项重大重点项目,其中,国家战略先导专项(2.5亿元)1项、重点研发计划12项、各类重大仪器研制专项10余项。精密探测技术和仪器已成为精密测量院满足国家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领域方向。 精密...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精密测量院)是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始建于1957年)融合组建而成,是湖北省首个中国科学院创新研究院。 回望来时路,峥嵘六十载。在方俊、王天眷、张承修、李钧、李国平、丁夏畦、许厚泽、叶朝辉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带领下,精密测量院历经几代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开拓创新,解决了一系列事关国家全局的重大科...
精密测量院立足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面向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开展原子频标与精密测量物理、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综合定位导航授时、脑科学与重大疾病以及多学科交叉的数学计算等研究,促进以原子频标、原子干涉、核磁共振、重力测量、地震探测等精密测量技术为核心的学科发展,形成精密原子、精密分子、精密地球三...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在这一海洋战略指引下,开展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突破海洋测绘导航关键技术,对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国家战略实现和国民经济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海洋牧场,是指在特定海域内,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的海上放养,是一种新型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建设海洋牧场,既可以提高海域渔业产量,确保水产资源稳定和持续增长,还能够在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实现生态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依托海洋测绘、导航定位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和相关仪器设备,可以为海洋牧场内的相关设施和人员提供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为海洋牧场的建设管理、提升养殖效率、防灾避险提供最重要的基础数据支撑。尤其是,依托海洋大地测量和水下组合导航定位技术,可在海面以下的卫星导航信号盲区、以及极端恶劣天气或意外故障导致GNSS卫星导航信号丢失时,持续为海洋牧场核心服务区内的水面船舶、观光垂钓平台、网箱、筏架、蚝排、水下鱼礁、水下自主航行器(AUV)、水下机器人(ROV)、潜水员等海洋牧场生产设施设备、人员提供高精度的位置信息和导航定位服务。
精密测量院近年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在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广西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和地区重大科研任务的支持下,持续开展了一系列水下组合导航定位、海洋测绘、海洋牧场高精度定位等领域的研究,并联合建设了广西自治区唯一的“北部湾智慧海洋牧场工程研究中心”。2020年8月14日-17日,精密测量院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鲍李峰、副研究员武凛,带领海洋测绘与水下导航学科组科研人员,联合相关合作单位,在位于广西自治区钦州市的茅尾海海域,开展了海洋牧场测绘导航应用系列试验。本次试验,在前期多次海试的基础上,利用惯性导航系统、水下声学定位系统、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多普勒计程仪(DVL)、声速剖面仪、海洋多波束测深仪、GNSS系统等多种测绘、导航设备,在茅尾海的海洋牧场核心示范区,相继开展了海底地形测量、超短基线/长基线水下声学定位、水下组合导航定位等一系列试验。试验期间,精密测量院副院长王勇亲临现场进行指导,极大地鼓舞了现场科研试验人员的斗志。
本次广西北部湾海洋牧场测绘导航应用试验,验证了多项水下导航创新技术,为切实贯彻国家海洋战略、落实海洋经济建设路线,提供了扎实可行的现代化科技手段。相关研究成果,不仅可服务于国民经济,为现代海洋牧场的减灾、增效、创收提供至关重要的科技驱动和科技支撑,也为新时代海洋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样本和示范,可进一步创造更加广阔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相关的海洋测绘导航关键技术,不仅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突破我国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更是对未来的海洋测绘、水下组合导航、水下PNT等相关领域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王勇现场指导
试验中用到的部分测绘导航仪器设备
科研动态
精密测量院开展广西北部湾海洋牧场测绘导航应用试验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在这一海洋战略指引下,开展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突破海洋测绘导航关键技术,对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国家战略实现和国民经济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海洋牧场,是指在特定海域内,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的海上放养,是一种新型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建设海洋牧场,既可以提高海域渔业产量,确保水产资源稳定和持续增长,还能够在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实现生态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依托海洋测绘、导航定位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和相关仪器设备,可以为海洋牧场内的相关设施和人员提供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为海洋牧场的建设管理、提升养殖效率、防灾避险提供最重要的基础数据支撑。尤其是,依托海洋大地测量和水下组合导航定位技术,可在海面以下的卫星导航信号盲区、以及极端恶劣天气或意外故障导致GNSS卫星导航信号丢失时,持续为海洋牧场核心服务区内的水面船舶、观光垂钓平台、网箱、筏架、蚝排、水下鱼礁、水下自主航行器(AUV)、水下机器人(ROV)、潜水员等海洋牧场生产设施设备、人员提供高精度的位置信息和导航定位服务。
精密测量院近年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在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广西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和地区重大科研任务的支持下,持续开展了一系列水下组合导航定位、海洋测绘、海洋牧场高精度定位等领域的研究,并联合建设了广西自治区唯一的“北部湾智慧海洋牧场工程研究中心”。2020年8月14日-17日,精密测量院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鲍李峰、副研究员武凛,带领海洋测绘与水下导航学科组科研人员,联合相关合作单位,在位于广西自治区钦州市的茅尾海海域,开展了海洋牧场测绘导航应用系列试验。本次试验,在前期多次海试的基础上,利用惯性导航系统、水下声学定位系统、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多普勒计程仪(DVL)、声速剖面仪、海洋多波束测深仪、GNSS系统等多种测绘、导航设备,在茅尾海的海洋牧场核心示范区,相继开展了海底地形测量、超短基线/长基线水下声学定位、水下组合导航定位等一系列试验。试验期间,精密测量院副院长王勇亲临现场进行指导,极大地鼓舞了现场科研试验人员的斗志。
本次广西北部湾海洋牧场测绘导航应用试验,验证了多项水下导航创新技术,为切实贯彻国家海洋战略、落实海洋经济建设路线,提供了扎实可行的现代化科技手段。相关研究成果,不仅可服务于国民经济,为现代海洋牧场的减灾、增效、创收提供至关重要的科技驱动和科技支撑,也为新时代海洋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样本和示范,可进一步创造更加广阔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相关的海洋测绘导航关键技术,不仅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突破我国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更是对未来的海洋测绘、水下组合导航、水下PNT等相关领域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王勇现场指导
试验中用到的部分测绘导航仪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