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湖北省科学家研究发现 恢复小微湿地比大型湿地减氮效果更好
来源: 时间:2025-02-20
湖北日报讯(记者文俊、通讯员杨婷婷、实习生朱诗果)近日,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团队基于全国湿地变化和自主构建的湿地氮汇模型,系统评估了我国湿地氮汇潜能,阐释了恢复小微湿地对于保护流域水环境的重要性。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湿地生态系统是流域景观的关键部分,在水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湿地流失严重,但现有研究关于如何有效地恢复湿地,特别是优先恢复单个大型湿地还是多个小型湿地,仍不清晰。如何量化湿地氮汇潜力,实现流域氮削减效益最大化,是当前的关键问题。
精密测量院张亮研究团队,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美国环保协会等单位合作,系统分析了我国近几十年来的湿地变化趋势,发现我国湿地总面积较为稳定,但是湿地数量却快速下降,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小微湿地的快速流失。基于湿地面积-数量理论分布,估算了我国小微湿地(面积3.2公顷)的潜在流失量。
研究团队进一步基于湿地的潜在流失量,开展湿地恢复情景模拟分析,评估了当前和恢复情景下我国湿地氮削减潜能。当前,我国湿地氮汇潜能为986千吨;如果恢复当前全国湿地面积的7%:恢复小微湿地能额外削减21%的氮负荷,而恢复大型湿地只能带来5%的额外削减量。要达到与恢复小微湿地同等氮负荷减少的效果,需要新建设约800个污水处理厂。因此,在恢复相同的湿地面积情况下,恢复小微湿地比大型湿地能产生更多的氮削减效益,减少更多的潜在经济损失。
据悉,这项研究强调了小微湿地保护与恢复的重要性。小微湿地不仅在全球水文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更在水质改善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恢复小微湿地成为一种既经济又环保的有效解决方案,能够有效减轻现有污水处理设施的负担。
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