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测量院拥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一个国家台站网等4个国家级平台,各类省部级重点平台基地20余个。 现有职工600余人,其中院士4人、杰青13人,各类国家、科学院、省部级人才占比60%以上。2017年至今,在精密测量领域承担了数十项重大重点项目,其中,国家战略先导专项(2.5亿元)1项、重点研发计划12项、各类重大仪器研制专项10余项。精密探测技术和仪器已成为精密测量院满足国家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领域方向。 精密...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精密测量院)是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始建于1957年)融合组建而成,是湖北省首个中国科学院创新研究院。 回望来时路,峥嵘六十载。在方俊、王天眷、张承修、李钧、李国平、丁夏畦、许厚泽、叶朝辉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带领下,精密测量院历经几代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开拓创新,解决了一系列事关国家全局的重大科...
精密测量院立足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面向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开展原子频标与精密测量物理、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综合定位导航授时、脑科学与重大疾病以及多学科交叉的数学计算等研究,促进以原子频标、原子干涉、核磁共振、重力测量、地震探测等精密测量技术为核心的学科发展,形成精密原子、精密分子、精密地球三...
在肺部疾病研究与诊疗领域,一项来自精密测量院的创新成果正引领着技术革命。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院周欣研究团队提出了基于Zigzag编码的超快129Xe气体MRI成像方法。仅需3.5秒!就能实现肺部通气功能的高分辨成像,已经应用于COVID-19患者出院后肺通气功能定量可视化评估。相关研究成果在《医学磁共振》上发表,并被选为当期封面。
传统上,CT、ECT及MRI等临床影像技术在评估肺部气体交换功能时面临诸多挑战,尤其难以捕捉到细微的肺部病变。而慢阻肺、哮喘及间质性肺疾病等肺部重大疾病,往往伴随着气体交换功能的显著异常。为解决这一难题,超极化129Xe肺部气体MRI技术应运而生,它通过增强MRI信号强度,使得肺部成像成为可能,并能定量、可视化地评估肺通气功能及气血交换状况。
然而,这项技术往往需要患者吸入气体后长时间屏气,对许多肺部疾病患者而言颇为困难。精密测量院周欣研究团队迎难而上,提出了基于Zigzag编码的超快成像方法,极大地缩短了成像时间,仅需3.5秒即可完成高分辨率的肺部通气功能成像。这一突破不仅提高了患者检查的舒适度,还极大提升了临床应用的效率与准确性。
通过在相位编码方向施加锯齿形梯度,研究团队实现了肺部通气功能的快速、高分辨成像。与常规bSSFP序列相比,新技术在相同数据采集时间内可将图像分辨率提高约10倍,且在更短时间内获得更精细的肺部影像。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COVID-19患者出院后肺通气功能的定量可视化评估,为患者康复状况的精准评估提供了有力支持。研究显示,该技术获得的通气缺损百分比与健康志愿者及COVID-19出院患者的实际状况高度吻合,进一步验证了其临床应用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先导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mrm.30120
媒体链接:https://rmtzx.sciencenet.cn/mixmedia/a/202409/09/WS66de775ae4b03713a6f9b466.html
传媒扫描
【科学网】3.5秒超快成像技术精准评估肺通气功能
3.5秒超快成像技术精准评估肺通气功能
在肺部疾病研究与诊疗领域,一项来自精密测量院的创新成果正引领着技术革命。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院周欣研究团队提出了基于Zigzag编码的超快129Xe气体MRI成像方法。仅需3.5秒!就能实现肺部通气功能的高分辨成像,已经应用于COVID-19患者出院后肺通气功能定量可视化评估。相关研究成果在《医学磁共振》上发表,并被选为当期封面。
传统上,CT、ECT及MRI等临床影像技术在评估肺部气体交换功能时面临诸多挑战,尤其难以捕捉到细微的肺部病变。而慢阻肺、哮喘及间质性肺疾病等肺部重大疾病,往往伴随着气体交换功能的显著异常。为解决这一难题,超极化129Xe肺部气体MRI技术应运而生,它通过增强MRI信号强度,使得肺部成像成为可能,并能定量、可视化地评估肺通气功能及气血交换状况。
然而,这项技术往往需要患者吸入气体后长时间屏气,对许多肺部疾病患者而言颇为困难。精密测量院周欣研究团队迎难而上,提出了基于Zigzag编码的超快成像方法,极大地缩短了成像时间,仅需3.5秒即可完成高分辨率的肺部通气功能成像。这一突破不仅提高了患者检查的舒适度,还极大提升了临床应用的效率与准确性。
通过在相位编码方向施加锯齿形梯度,研究团队实现了肺部通气功能的快速、高分辨成像。与常规bSSFP序列相比,新技术在相同数据采集时间内可将图像分辨率提高约10倍,且在更短时间内获得更精细的肺部影像。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COVID-19患者出院后肺通气功能的定量可视化评估,为患者康复状况的精准评估提供了有力支持。研究显示,该技术获得的通气缺损百分比与健康志愿者及COVID-19出院患者的实际状况高度吻合,进一步验证了其临床应用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先导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mrm.30120
媒体链接:https://rmtzx.sciencenet.cn/mixmedia/a/202409/09/WS66de775ae4b03713a6f9b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