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测量院拥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一个国家台站网等4个国家级平台,各类省部级重点平台基地20余个。 现有职工600余人,其中院士4人、杰青13人,各类国家、科学院、省部级人才占比60%以上。2017年至今,在精密测量领域承担了数十项重大重点项目,其中,国家战略先导专项(2.5亿元)1项、重点研发计划12项、各类重大仪器研制专项10余项。精密探测技术和仪器已成为精密测量院满足国家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领域方向。 精密...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精密测量院)是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始建于1957年)融合组建而成,是湖北省首个中国科学院创新研究院。 回望来时路,峥嵘六十载。在方俊、王天眷、张承修、李钧、李国平、丁夏畦、许厚泽、叶朝辉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带领下,精密测量院历经几代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开拓创新,解决了一系列事关国家全局的重大科...
精密测量院立足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面向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开展原子频标与精密测量物理、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综合定位导航授时、脑科学与重大疾病以及多学科交叉的数学计算等研究,促进以原子频标、原子干涉、核磁共振、重力测量、地震探测等精密测量技术为核心的学科发展,形成精密原子、精密分子、精密地球三...
中新社武汉11月2日电 (马芙蓉 杨婷婷)记者2日从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获悉,著名天文学家韩天芑因病医治无效,于近日在武汉逝世。
韩天芑1923年2月出生于浙江省象山县,从事科研工作六十余年,一直负责天文大地测量方面工作。他曾任中国天文学会常务理事和天文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测绘学会理事,是湖北省天文学会创始人,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科院科技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等科技奖项。
韩天芑为中国早期的测绘和天文地球动力学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多年来,他带领团队披星戴月、踏遍高山大川,填补了中国天文测量史多项空白;提出T4全能经纬仪利用接触测微器按双星等高法测时方法,大大提高测时精度,被天文界称为“中国的金格尔法”。
此外,他还组织编算了中国大地天文测量的2628颗恒星平位置表、金格尔星对表、天文基本点测定的最优技术方案等;主持武昌时辰站建设,并利用武昌时辰站,从事中国综合时号改正楼、地球自转等研究,为中国综合时刻系统的建立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作出贡献。
今年4月,韩天芑曾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回顾了中国天文从“肉眼观星”到“凝望苍穹”的过程。他说,他的一生恰逢几次物理学、天文学、测绘学科技浪潮。技术革新会带来新的机遇和方向,面对新机遇,一定要去尝试,牢牢把握。
“人生拥有无穷可能,不必被眼前的成败得失所困。天空时明时暗,人生有起有落。当我们放长远些去看,星光总是璀璨的多,人生也是曲折向上。”在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一封信中,韩天芑曾如是写道。(完)
传媒扫描
【光明网】著名天文学家韩天芑在武汉逝世
中新社武汉11月2日电 (马芙蓉 杨婷婷)记者2日从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获悉,著名天文学家韩天芑因病医治无效,于近日在武汉逝世。
韩天芑1923年2月出生于浙江省象山县,从事科研工作六十余年,一直负责天文大地测量方面工作。他曾任中国天文学会常务理事和天文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测绘学会理事,是湖北省天文学会创始人,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科院科技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等科技奖项。
韩天芑为中国早期的测绘和天文地球动力学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多年来,他带领团队披星戴月、踏遍高山大川,填补了中国天文测量史多项空白;提出T4全能经纬仪利用接触测微器按双星等高法测时方法,大大提高测时精度,被天文界称为“中国的金格尔法”。
此外,他还组织编算了中国大地天文测量的2628颗恒星平位置表、金格尔星对表、天文基本点测定的最优技术方案等;主持武昌时辰站建设,并利用武昌时辰站,从事中国综合时号改正楼、地球自转等研究,为中国综合时刻系统的建立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作出贡献。
今年4月,韩天芑曾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回顾了中国天文从“肉眼观星”到“凝望苍穹”的过程。他说,他的一生恰逢几次物理学、天文学、测绘学科技浪潮。技术革新会带来新的机遇和方向,面对新机遇,一定要去尝试,牢牢把握。
“人生拥有无穷可能,不必被眼前的成败得失所困。天空时明时暗,人生有起有落。当我们放长远些去看,星光总是璀璨的多,人生也是曲折向上。”在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一封信中,韩天芑曾如是写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