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媒扫描

传媒扫描

【湖北日报】在汉院所实现星形胶质细胞活体成像 助力神经系统疾病致病机制研究

来源:     时间:2022-05-19

  5月16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获悉,该院徐富强研究团队基于新型基因编码生物磁共振成像技术,首次建立了在体无创全脑检测星形胶质细胞的新技术。

  星形胶质细胞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含量最丰富、分布最广、胞体最大的一种神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具有多种至关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其功能异常参与多种疾病的致病过程。然而,星形胶质细胞形态不均且高度复杂,在同一脑区或不同脑区之间均有不同,且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也是动态变化的。因此,全脑维度无损检测并跟踪星形胶质细胞的动态变化相关技术的研发迫在眉睫。研究团队通过整合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和磁共振成像活体检测的优势,逐步在细胞水平,脑区水平及全脑水平实现星形胶质细胞的活体无损检测。

  自2016年起,研究团队在精密测量院研究员徐富强和王杰的带领下,联合磁共振成像与病毒基因改造技术率先提出一种新型基因编码生物磁共振成像技术,逐步实现神经元网络和星形胶质细胞在体水平的无创检测。其中,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是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的一类工具病毒,是研究神经科学相关问题和基因治疗的重要载体。团队首先对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工具病毒的衣壳蛋白进行突变改造,并利用人类胶质纤维蛋白的启动子GFAP构建rAAV载体,提升了病毒工具在星形胶质细胞的转导效率。

  另外,水通道蛋白(Aquaporin, AQP)是一组高度保守的跨膜转运蛋白,对水具有高度选择通透性。过表达水通道蛋白1可产生弥散加权成像信号的改变,因而水通道蛋白基因可作为磁共振成像报告基因。在全脑成像研究中,团队构建可高效通过血脑屏障的新型工具病毒,利用尾静脉注射技术将该病毒注入小鼠体内,在病毒表达两周和三周后分别进行MRI活体成像,最终利用荧光成像对活体成像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显示,该新型基因编码生物磁共振成像技术不仅可实现星形胶质细胞的活体全脑成像,而且其成像时间适用于常用的光遗传学/药理遗传学相关研究。

  科研人员介绍,全脑维度星形胶质细胞的新型检测技术的开发将有助于加强对星形胶质细胞功能的理解,提升对其在调控整个中枢神经网络中的认识,为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致病机制和治疗靶点提供了新思路。另外,该技术可应用到疾病模型小鼠相关的星形胶质细胞异常的相关机制研究,为此类疾病的早期预防起到了重要作用。

  该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神经精神疾病领域顶级期刊《MolecularPsychiatry》(《分子精神病学》)上。

      媒体链接:http://news.hubeidaily.net/hubeidailyshare/#/index_share?contentType=5&contentId=957688&cI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