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测量院拥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一个国家台站网等4个国家级平台,各类省部级重点平台基地20余个。 现有职工600余人,其中院士4人、杰青13人,各类国家、科学院、省部级人才占比60%以上。2017年至今,在精密测量领域承担了数十项重大重点项目,其中,国家战略先导专项(2.5亿元)1项、重点研发计划12项、各类重大仪器研制专项10余项。精密探测技术和仪器已成为精密测量院满足国家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领域方向。 精密...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精密测量院)是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始建于1957年)融合组建而成,是湖北省首个中国科学院创新研究院。 回望来时路,峥嵘六十载。在方俊、王天眷、张承修、李钧、李国平、丁夏畦、许厚泽、叶朝辉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带领下,精密测量院历经几代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开拓创新,解决了一系列事关国家全局的重大科...
精密测量院立足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面向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开展原子频标与精密测量物理、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综合定位导航授时、脑科学与重大疾病以及多学科交叉的数学计算等研究,促进以原子频标、原子干涉、核磁共振、重力测量、地震探测等精密测量技术为核心的学科发展,形成精密原子、精密分子、精密地球三...
【解说】今年100岁的韩天芑,是中国著名的大地天文学家和天文地球动力学家,中国天文大地测量学科的开创者之一,见证了中国天文七十余年发展。近日,韩天芑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回望中国天文从“肉眼观星”到“凝望苍穹”的历程。
【解说】据韩天芑介绍,中国天文学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就已萌芽,从夏朝开始就设有专职的天文官,从事较长期、较系统的观测,同时对分散零星的天文知识搜集整理。到了战国秦汉时期后,中国古代天文学形成了以历法和天象观测为中心的完整的体系。
【同期】中国著名大地天文学家和天文地球动力学家 韩天芑
中国的历法,应该说是最讲究,最讲究的历法。中国的历法,西洋没有这个历法,反正晓得一年是365.242天,四年一闰多了,所以就用百年不闰,这样子这是很科学的,用数目(字)凑起来。
【解说】韩天芑坦言,虽然中国自古就有天文研究,但那时只有两个目的,一是农业生产,二是占卜。
从自然科学概念来讲。他同人连在一起了,吉凶祸福,他变成一个算命先生一样的,钦天监主要变成算命了,所以中国的天文学应该叫天人合一的学。
【解说】韩天芑说,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开始真正地研究天文现象、天文规律,脱离“吉凶祸福”,回归到自然科学范畴里。
【解说】1953年底,中国开始使用进口的仪器——威尔特T4全能经纬仪,为黄河进行一等天文测量。黄河天文测量任务完成后,50年代末期,韩天芑提出了T4全能经纬仪利用接触测微器按双星等高法测时的方法,实现天文测时的半自动化记录,大大地提高了测时的精度,被天文界称为“中国的金格尔法”。这项科研成果,一直为中国测绘部门用作施测高精度天文坐标的重要方法之一。
这个呢,是大地测量的一个方法。大地天文用天文来测大地,它是双星等高法,简单的名字叫“东西双星等高法”,一个在东边一个在西边等高法,我们解放初期都学苏联就用金格尔法名字,实际上从学科名字上来讲是“东西双星等高法”。
【解说】韩天芑称,自己的一生,见证了中国天文学从“一穷二白”“肉眼观星”,到建立起完整的必要的大地天文学理论和技术基础。
这个简直不能用尺度来衡量,我们70年,从建国开始到现在的70年,我们已经基本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看我们贵州一个500米的大望远镜,现在别人还没有呢,500米的射电望远镜他可以看到几亿光年外的脉冲星。
【解说】韩天芑表示,自己所经历的中国历史,出现过许多敢为人先,勇于尝试的故事。相信总有更明亮的星空在等待着我们,无论周遭多么黑暗,将观测镜伸远一些,扩展一些,就能看到光亮。
首先你不要有名利观念。你真的要有科学的爱好,能够为国家争气,为国家争光,这样子的话,那么人才能培养出来。所以年轻人希望努力,还是这句话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能够有这种概念。
记者邹浩湖北武汉报道
媒体链接:https://m.chinanews.com/wap/detail/chs/sp/9719230.shtml
传媒扫描
【中国新闻网】【东西问】中国天文何以从“肉眼观星”到“凝望苍穹”?
【解说】今年100岁的韩天芑,是中国著名的大地天文学家和天文地球动力学家,中国天文大地测量学科的开创者之一,见证了中国天文七十余年发展。近日,韩天芑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回望中国天文从“肉眼观星”到“凝望苍穹”的历程。
【解说】据韩天芑介绍,中国天文学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就已萌芽,从夏朝开始就设有专职的天文官,从事较长期、较系统的观测,同时对分散零星的天文知识搜集整理。到了战国秦汉时期后,中国古代天文学形成了以历法和天象观测为中心的完整的体系。
【同期】中国著名大地天文学家和天文地球动力学家 韩天芑
中国的历法,应该说是最讲究,最讲究的历法。中国的历法,西洋没有这个历法,反正晓得一年是365.242天,四年一闰多了,所以就用百年不闰,这样子这是很科学的,用数目(字)凑起来。
【解说】韩天芑坦言,虽然中国自古就有天文研究,但那时只有两个目的,一是农业生产,二是占卜。
【同期】中国著名大地天文学家和天文地球动力学家 韩天芑
从自然科学概念来讲。他同人连在一起了,吉凶祸福,他变成一个算命先生一样的,钦天监主要变成算命了,所以中国的天文学应该叫天人合一的学。
【解说】韩天芑说,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开始真正地研究天文现象、天文规律,脱离“吉凶祸福”,回归到自然科学范畴里。
【解说】1953年底,中国开始使用进口的仪器——威尔特T4全能经纬仪,为黄河进行一等天文测量。黄河天文测量任务完成后,50年代末期,韩天芑提出了T4全能经纬仪利用接触测微器按双星等高法测时的方法,实现天文测时的半自动化记录,大大地提高了测时的精度,被天文界称为“中国的金格尔法”。这项科研成果,一直为中国测绘部门用作施测高精度天文坐标的重要方法之一。
【同期】中国著名大地天文学家和天文地球动力学家 韩天芑
这个呢,是大地测量的一个方法。大地天文用天文来测大地,它是双星等高法,简单的名字叫“东西双星等高法”,一个在东边一个在西边等高法,我们解放初期都学苏联就用金格尔法名字,实际上从学科名字上来讲是“东西双星等高法”。
【解说】韩天芑称,自己的一生,见证了中国天文学从“一穷二白”“肉眼观星”,到建立起完整的必要的大地天文学理论和技术基础。
【同期】中国著名大地天文学家和天文地球动力学家 韩天芑
这个简直不能用尺度来衡量,我们70年,从建国开始到现在的70年,我们已经基本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看我们贵州一个500米的大望远镜,现在别人还没有呢,500米的射电望远镜他可以看到几亿光年外的脉冲星。
【解说】韩天芑表示,自己所经历的中国历史,出现过许多敢为人先,勇于尝试的故事。相信总有更明亮的星空在等待着我们,无论周遭多么黑暗,将观测镜伸远一些,扩展一些,就能看到光亮。
【同期】中国著名大地天文学家和天文地球动力学家 韩天芑
首先你不要有名利观念。你真的要有科学的爱好,能够为国家争气,为国家争光,这样子的话,那么人才能培养出来。所以年轻人希望努力,还是这句话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能够有这种概念。
记者邹浩湖北武汉报道
媒体链接:https://m.chinanews.com/wap/detail/chs/sp/971923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