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测量院拥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一个国家台站网等4个国家级平台,各类省部级重点平台基地20余个。 现有职工600余人,其中院士4人、杰青13人,各类国家、科学院、省部级人才占比60%以上。2017年至今,在精密测量领域承担了数十项重大重点项目,其中,国家战略先导专项(2.5亿元)1项、重点研发计划12项、各类重大仪器研制专项10余项。精密探测技术和仪器已成为精密测量院满足国家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领域方向。 精密...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精密测量院)是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始建于1957年)融合组建而成,是湖北省首个中国科学院创新研究院。 回望来时路,峥嵘六十载。在方俊、王天眷、张承修、李钧、李国平、丁夏畦、许厚泽、叶朝辉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带领下,精密测量院历经几代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开拓创新,解决了一系列事关国家全局的重大科...
精密测量院立足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面向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开展原子频标与精密测量物理、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综合定位导航授时、脑科学与重大疾病以及多学科交叉的数学计算等研究,促进以原子频标、原子干涉、核磁共振、重力测量、地震探测等精密测量技术为核心的学科发展,形成精密原子、精密分子、精密地球三...
1月19日,湖北日报全媒体访谈间,省人大代表朱敦尧、省人大代表庄丹、省人大代表周欣(从左至右)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访谈。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何宇欣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婧
编者按
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部署推进“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1年多来,围绕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9城规划同编、交通同网、科技同兴、产业同链、民生同保,武汉市主动担当,8市加快融入,各方面积极作为,城市圈建设如火如荼。湖北日报特推出“9城变1城”全媒体访谈,邀请来自武汉城市圈的代表委员,共同探讨武汉城市圈的同城化发展。
访谈嘉宾
省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周欣
省人大代表、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 庄丹
省人大代表、武汉光庭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朱敦尧
研发在武汉、转化在城市圈、在全省,主链在武汉、配套在城市圈、在全省,融资在武汉、投资在城市圈、在全省……
1月19日,周欣、庄丹、朱敦尧三位省人大代表做客湖北日报全媒体演播室,共话武汉城市圈九城联动、延链“出圈”。
国家重点实验室产学研转化——
攻克技术难关“点亮”人体肺部盲区
“我们用10多年做了一件事,就是让科技‘点亮’人体肺部盲区。”
访谈现场,周欣讲述了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的人体多核磁共振成像仪器实现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MRI)的成果创新与转化的故事。
“常规的影像学检测手段如胸透、CT等技术都有电离辐射,并且只能看到结构上的变化。磁共振成像技术是一种对人体无损无辐射的检测手段,能对人体大部分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成像。但它的成像信号主要来源于人体水质子信号,肺部是空腔组织,其水质子的密度比正常组织低约1000倍,无法实现肺部可视化。”周欣说。
“读懂”肺部气体与气体交换、以及气体与血液交换的信息,是团队一直希望攻克的关键“卡脖子”技术难题。
历经10多年,团队最终研制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上信号增强倍数最高的气体MRI仪器,可有效对肺部结构和功能进行定量和可视化分析,使我国实现了高分辨率肺部气体MRI从无到有的跨越。
“实验室里的研究和创新,是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以及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原始驱动力。”在周欣看来,作为科研机构,要面向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产业需求进行创新与转化。
如今,团队与我国医疗器械龙头企业合作,项目的产业化公司成为世界上第一家获得该类产品医疗器械注册证的公司。公司在包括武汉的多个地区的三甲医院建立了肺部MRI影像中心,提供包括硬件设备和检测技术等在内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科技创新助力武汉城市圈产业发展,是一个‘由点带面’的过程,通过某一领域的创新,最终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源头支撑,实现协同发展。”周欣说。
行业龙头企业产业布局——
科技园区与盐化工企业的循环经济
“城市圈的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核心优势,企业在发展中充分运用这一比较优势,可以实现差异化、协同化发展。”对于积极融入城市圈建设,庄丹这样理解。
长飞汉川科技园和潜江科技园是长飞公司城市圈布局中的典型项目。
为进一步夯实全产业链,长飞在不同城市间进行产业分工布局——
武汉总部深挖科研潜力,持续保持制造、研发、营销等方面的综合领先实力;潜江科技园打造全球单体产能最大、技术水平最先进、智能化水平最高的光纤预制棒生产基地;长飞汉川科技园打造特高压电力线缆领域领先的新材料制造基地。
“完善产能布局,不仅全面提升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也吸引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助力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庄丹说。
如今,长飞潜江科技园吸引了包括世界500强公司等一批上下游企业进驻园区。
“长飞潜江科技园所在的潜江市江汉盐化工业园,是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庄丹说,科技园光纤预制棒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稀盐酸等副产物,可以被江汉油田盐化总厂循环利用;盐化总厂的氢气、氯气等废弃物也为科技园项目提供生产原料,“园区企业间相互借力、相互融合,最终实现协同发展。”
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创链——
“超级软件工场”推动车企数字化转型
“不仅是与传统车企携手延链补链强链,更是以创新变革推动汽车行业建链创链。”谈到企业创新发展,朱敦尧说。
在他看来,汽车产业面临着向智能网联化发展的新趋势,这将带来传感器、人工智能算法等一系列变革,催生一大批新兴产业,对汽车相关企业来说是个机遇。
深耕汽车电子软件定制化开发和软件技术服务,光庭信息是我省首批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科技小巨人,在智能座舱、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智能车云大数据平台、模拟驾驶舱等细分领域拥有一批自主研发产品。
“希望成为智能网联汽车新兴产业的探索者,构建基于域控制器的汽车电子基础软件平台,打造汽车领域的‘超级软件工厂’,让汽车在更安全的前提下,更加智能、更加‘懂人’。” 朱敦尧说。
他介绍,软件平台将成为企业新的产业合作模式,打造适应未来汽车发展趋势的软件开发团队和管理流程,提升与产业链上下游的生态合作与管理能力,全面升级软件竞争力。
去年12月,光庭信息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企业的发展步入新阶段,将持续保持在智能网联汽车软件领域的创新力,深化与芯片商、软件商、互联网公司等的交流合作,共同打造汽车行业细分领域新生态和新价值链,助推车企数字化转型。”朱敦尧说。
一座为企业
专修的变电站
回想2015年长飞光纤刚选址潜江的场景,庄丹直言:“项目周边都是稻田,光电子产业所需的配套条件完全不具备。”
为推动项目尽早落地,潜江成立工作专班,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
“基础设施不足,人才引进困难,政府和我们一起想办法。”庄丹说,当地为长飞科技园专门修建了一座110KV变电站,将乡间小路改扩建为崭新的交通景观大道,保障了电力供应,大大节约了物流费用,降低了运输风险;还专门出台人才政策,帮我们进行招聘宣传,提供人才公寓,帮助解决了用工难问题。
“政府在规划之初,不仅着眼于眼前,更立足于长远。”访谈中,庄丹对潜江的营商环境连声称赞,“基础设施规划、人才引进政策都为后续发展预留了空间,也为更多企业入驻园区打下了基础。”
同城数据
2021年,武汉城市圈经济总量跨越3万亿元,达到3.01万亿元;武汉达到1.77万亿元
2021年,中国制造及民营企业500强中,武汉城市圈8家上榜,实现总营收7820亿元
截至2021年9月,“武鄂黄黄咸”五城共沿光谷科创大走廊启动建设82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总投资超过377亿元,开工率近90%,其中9个项目已建成投用
到2023年,武汉城市圈研发经费将占地区生产总值3%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9000亿元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25%
来源:政府工作报告、湖北日报
制图/徐云
媒体链接:https://epaper.hubeidaily.net/pc/content/202201/21/content_150979.html
传媒扫描
【湖北日报】九城联动 延链“出圈”
1月19日,湖北日报全媒体访谈间,省人大代表朱敦尧、省人大代表庄丹、省人大代表周欣(从左至右)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访谈。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何宇欣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婧
编者按
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部署推进“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1年多来,围绕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9城规划同编、交通同网、科技同兴、产业同链、民生同保,武汉市主动担当,8市加快融入,各方面积极作为,城市圈建设如火如荼。湖北日报特推出“9城变1城”全媒体访谈,邀请来自武汉城市圈的代表委员,共同探讨武汉城市圈的同城化发展。
访谈嘉宾
省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周欣
省人大代表、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 庄丹
省人大代表、武汉光庭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朱敦尧
研发在武汉、转化在城市圈、在全省,主链在武汉、配套在城市圈、在全省,融资在武汉、投资在城市圈、在全省……
1月19日,周欣、庄丹、朱敦尧三位省人大代表做客湖北日报全媒体演播室,共话武汉城市圈九城联动、延链“出圈”。
国家重点实验室产学研转化——
攻克技术难关“点亮”人体肺部盲区
“我们用10多年做了一件事,就是让科技‘点亮’人体肺部盲区。”
访谈现场,周欣讲述了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的人体多核磁共振成像仪器实现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MRI)的成果创新与转化的故事。
“常规的影像学检测手段如胸透、CT等技术都有电离辐射,并且只能看到结构上的变化。磁共振成像技术是一种对人体无损无辐射的检测手段,能对人体大部分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成像。但它的成像信号主要来源于人体水质子信号,肺部是空腔组织,其水质子的密度比正常组织低约1000倍,无法实现肺部可视化。”周欣说。
“读懂”肺部气体与气体交换、以及气体与血液交换的信息,是团队一直希望攻克的关键“卡脖子”技术难题。
历经10多年,团队最终研制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上信号增强倍数最高的气体MRI仪器,可有效对肺部结构和功能进行定量和可视化分析,使我国实现了高分辨率肺部气体MRI从无到有的跨越。
“实验室里的研究和创新,是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以及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原始驱动力。”在周欣看来,作为科研机构,要面向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产业需求进行创新与转化。
如今,团队与我国医疗器械龙头企业合作,项目的产业化公司成为世界上第一家获得该类产品医疗器械注册证的公司。公司在包括武汉的多个地区的三甲医院建立了肺部MRI影像中心,提供包括硬件设备和检测技术等在内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科技创新助力武汉城市圈产业发展,是一个‘由点带面’的过程,通过某一领域的创新,最终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源头支撑,实现协同发展。”周欣说。
行业龙头企业产业布局——
科技园区与盐化工企业的循环经济
“城市圈的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核心优势,企业在发展中充分运用这一比较优势,可以实现差异化、协同化发展。”对于积极融入城市圈建设,庄丹这样理解。
长飞汉川科技园和潜江科技园是长飞公司城市圈布局中的典型项目。
为进一步夯实全产业链,长飞在不同城市间进行产业分工布局——
武汉总部深挖科研潜力,持续保持制造、研发、营销等方面的综合领先实力;潜江科技园打造全球单体产能最大、技术水平最先进、智能化水平最高的光纤预制棒生产基地;长飞汉川科技园打造特高压电力线缆领域领先的新材料制造基地。
“完善产能布局,不仅全面提升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也吸引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助力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庄丹说。
如今,长飞潜江科技园吸引了包括世界500强公司等一批上下游企业进驻园区。
“长飞潜江科技园所在的潜江市江汉盐化工业园,是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庄丹说,科技园光纤预制棒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稀盐酸等副产物,可以被江汉油田盐化总厂循环利用;盐化总厂的氢气、氯气等废弃物也为科技园项目提供生产原料,“园区企业间相互借力、相互融合,最终实现协同发展。”
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创链——
“超级软件工场”推动车企数字化转型
“不仅是与传统车企携手延链补链强链,更是以创新变革推动汽车行业建链创链。”谈到企业创新发展,朱敦尧说。
在他看来,汽车产业面临着向智能网联化发展的新趋势,这将带来传感器、人工智能算法等一系列变革,催生一大批新兴产业,对汽车相关企业来说是个机遇。
深耕汽车电子软件定制化开发和软件技术服务,光庭信息是我省首批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科技小巨人,在智能座舱、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智能车云大数据平台、模拟驾驶舱等细分领域拥有一批自主研发产品。
“希望成为智能网联汽车新兴产业的探索者,构建基于域控制器的汽车电子基础软件平台,打造汽车领域的‘超级软件工厂’,让汽车在更安全的前提下,更加智能、更加‘懂人’。” 朱敦尧说。
他介绍,软件平台将成为企业新的产业合作模式,打造适应未来汽车发展趋势的软件开发团队和管理流程,提升与产业链上下游的生态合作与管理能力,全面升级软件竞争力。
去年12月,光庭信息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企业的发展步入新阶段,将持续保持在智能网联汽车软件领域的创新力,深化与芯片商、软件商、互联网公司等的交流合作,共同打造汽车行业细分领域新生态和新价值链,助推车企数字化转型。”朱敦尧说。
一座为企业
专修的变电站
回想2015年长飞光纤刚选址潜江的场景,庄丹直言:“项目周边都是稻田,光电子产业所需的配套条件完全不具备。”
为推动项目尽早落地,潜江成立工作专班,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
“基础设施不足,人才引进困难,政府和我们一起想办法。”庄丹说,当地为长飞科技园专门修建了一座110KV变电站,将乡间小路改扩建为崭新的交通景观大道,保障了电力供应,大大节约了物流费用,降低了运输风险;还专门出台人才政策,帮我们进行招聘宣传,提供人才公寓,帮助解决了用工难问题。
“政府在规划之初,不仅着眼于眼前,更立足于长远。”访谈中,庄丹对潜江的营商环境连声称赞,“基础设施规划、人才引进政策都为后续发展预留了空间,也为更多企业入驻园区打下了基础。”
同城数据
2021年,武汉城市圈经济总量跨越3万亿元,达到3.01万亿元;武汉达到1.77万亿元
2021年,中国制造及民营企业500强中,武汉城市圈8家上榜,实现总营收7820亿元
截至2021年9月,“武鄂黄黄咸”五城共沿光谷科创大走廊启动建设82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总投资超过377亿元,开工率近90%,其中9个项目已建成投用
到2023年,武汉城市圈研发经费将占地区生产总值3%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9000亿元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25%
来源:政府工作报告、湖北日报
制图/徐云
媒体链接:https://epaper.hubeidaily.net/pc/content/202201/21/content_150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