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测量院拥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一个国家台站网等4个国家级平台,各类省部级重点平台基地20余个。 现有职工600余人,其中院士4人、杰青13人,各类国家、科学院、省部级人才占比60%以上。2017年至今,在精密测量领域承担了数十项重大重点项目,其中,国家战略先导专项(2.5亿元)1项、重点研发计划12项、各类重大仪器研制专项10余项。精密探测技术和仪器已成为精密测量院满足国家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领域方向。 精密...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精密测量院)是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始建于1957年)融合组建而成,是湖北省首个中国科学院创新研究院。 回望来时路,峥嵘六十载。在方俊、王天眷、张承修、李钧、李国平、丁夏畦、许厚泽、叶朝辉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带领下,精密测量院历经几代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开拓创新,解决了一系列事关国家全局的重大科...
精密测量院立足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面向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开展原子频标与精密测量物理、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综合定位导航授时、脑科学与重大疾病以及多学科交叉的数学计算等研究,促进以原子频标、原子干涉、核磁共振、重力测量、地震探测等精密测量技术为核心的学科发展,形成精密原子、精密分子、精密地球三...
长江日报讯(记者陈晓彤 周劼 谭芳 邓小龙)11月18日,2021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全国共新增选两院院士149位,其中武汉地区8位。今年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65人,武汉有4人当选,包括武汉大学周翔、武汉大学宋保亮、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谢树成、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刘买利;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84人,武汉4人当选,分别是武汉理工大学傅正义、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高宗余、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华中科技大学邬堂春。
经梳理,此次增选两院院士人数最多的是北京地区,在京单位至少有24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9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地区共有14人当选,人数仅次于北京。上海共有11人当选,武汉排在全国第四位。
今年是武汉继2015年和2019年之后,再次实现一年新增8位两院院士,是1999年以来的最高位数据。新增的8位院士大多是“60后”,最年轻的是武汉大学宋保亮,生于1975年,今年46岁。他们的研究方向涵盖了化学、生命科学和医学、材料工程、建筑工程、环境与轻纺工程等领域,成果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转化或应用。
此前,武汉地区两院院士已有73位,此次增选之后,总数达81位,居全国城市前列。就学科类别来看,武汉地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人数最多,共有13人,集中在华中科技大学、中船重工701所、武汉理工大学和海军工程大学,展现了武汉在机械设计与制造、舰船设计等学科上的优势。武汉地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和地学部人数最多,均为12位院士,集中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等单位,展示出武汉在地质学、生物学、医学等方向的强劲实力。
值得一提的是,武汉今年迎来多项突破。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成为武汉地区唯一一位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部新增武汉大学周翔和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刘买利两位院士,填补了武汉在该学部的空白。自此,在汉院士的专业覆盖了两院所有学部。 相关报道详见3版
新当选
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 翔 长期致力核酸化学生物研究
宋保亮 发现可调控胆固醇吸收基因
谢树成 建立原创性地质微生物指标
刘买利 确立核磁共振分析标准方法
中国工程院院士
傅正义 研发高性能陶瓷与复合材料
高宗余 设计出中国第一座跨海大桥
徐卫林 研制出在月球上展示的国旗
邬堂春 用清洁能源可减少居民死亡
媒体链接:http://cjrb.cjn.cn/html/2021-11/19/content_216903.htm
传媒扫描
【长江日报】头版 武汉8位科学家新当选两院院士
长江日报讯(记者陈晓彤 周劼 谭芳 邓小龙)11月18日,2021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全国共新增选两院院士149位,其中武汉地区8位。今年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65人,武汉有4人当选,包括武汉大学周翔、武汉大学宋保亮、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谢树成、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刘买利;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84人,武汉4人当选,分别是武汉理工大学傅正义、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高宗余、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华中科技大学邬堂春。
经梳理,此次增选两院院士人数最多的是北京地区,在京单位至少有24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9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地区共有14人当选,人数仅次于北京。上海共有11人当选,武汉排在全国第四位。
今年是武汉继2015年和2019年之后,再次实现一年新增8位两院院士,是1999年以来的最高位数据。新增的8位院士大多是“60后”,最年轻的是武汉大学宋保亮,生于1975年,今年46岁。他们的研究方向涵盖了化学、生命科学和医学、材料工程、建筑工程、环境与轻纺工程等领域,成果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转化或应用。
此前,武汉地区两院院士已有73位,此次增选之后,总数达81位,居全国城市前列。就学科类别来看,武汉地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人数最多,共有13人,集中在华中科技大学、中船重工701所、武汉理工大学和海军工程大学,展现了武汉在机械设计与制造、舰船设计等学科上的优势。武汉地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和地学部人数最多,均为12位院士,集中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等单位,展示出武汉在地质学、生物学、医学等方向的强劲实力。
值得一提的是,武汉今年迎来多项突破。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成为武汉地区唯一一位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部新增武汉大学周翔和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刘买利两位院士,填补了武汉在该学部的空白。自此,在汉院士的专业覆盖了两院所有学部。 相关报道详见3版
新当选
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 翔 长期致力核酸化学生物研究
宋保亮 发现可调控胆固醇吸收基因
谢树成 建立原创性地质微生物指标
刘买利 确立核磁共振分析标准方法
新当选
中国工程院院士
傅正义 研发高性能陶瓷与复合材料
高宗余 设计出中国第一座跨海大桥
徐卫林 研制出在月球上展示的国旗
邬堂春 用清洁能源可减少居民死亡
媒体链接:http://cjrb.cjn.cn/html/2021-11/19/content_2169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