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测量院拥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一个国家台站网等4个国家级平台,各类省部级重点平台基地20余个。 现有职工600余人,其中院士4人、杰青13人,各类国家、科学院、省部级人才占比60%以上。2017年至今,在精密测量领域承担了数十项重大重点项目,其中,国家战略先导专项(2.5亿元)1项、重点研发计划12项、各类重大仪器研制专项10余项。精密探测技术和仪器已成为精密测量院满足国家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领域方向。 精密...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精密测量院)是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始建于1957年)融合组建而成,是湖北省首个中国科学院创新研究院。 回望来时路,峥嵘六十载。在方俊、王天眷、张承修、李钧、李国平、丁夏畦、许厚泽、叶朝辉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带领下,精密测量院历经几代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开拓创新,解决了一系列事关国家全局的重大科...
精密测量院立足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面向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开展原子频标与精密测量物理、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综合定位导航授时、脑科学与重大疾病以及多学科交叉的数学计算等研究,促进以原子频标、原子干涉、核磁共振、重力测量、地震探测等精密测量技术为核心的学科发展,形成精密原子、精密分子、精密地球三...
从中国到美国,往哪个方向飞最近? 这还不简单!往东飞过日本、跨过太平洋就到了。 错!其实,就最近距离而言,美国在中国的北边,而不是在中国的东边。2002年,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开通北京直飞纽约的北极航线,航程1.1万公里,比飞越太平洋的航线缩短了8000公里! 民航部门准确开通这条新的航线,与武汉一位专家绘出与众不同的地图有很大关系。 这张地图,打破了400多年来横版地图一统天下的局面,将世界“竖”起来了。 这一“竖”,并非只是简单的视角变化。 “双经双纬”绘出地球“真容” 将世界“竖”起来的,是中科院研究员郝晓光。 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位于梨园附近的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郝晓光办公室门口的走廊上,挂着巨幅的竖版世界地图。在这张图上,从中国出发一路向北,越过北冰洋即抵达北美大陆。 61岁的郝晓光身着短袖短裤,脸晒得黝黑。他从书架上拿出一套竖版世界地图给记者演示——真理往往是非常简单而坚实的。说白了,竖版世界地图、横版世界地图,和苹果竖着切还是横着切是一个道理。 400多年来,传统的世界地图都是横版的,如同把地球像一个苹果那样纵向切开铺平。 然而,这造成地图上大陆形状畸变,难以准确理解大陆间的地理关系。 南极洲,面积仅为澳大利亚的1.8倍。然而,在传统横版地图上则大出3.8倍。 1996年参加南极越冬考察时,郝晓光还发现,南极科考船往返行程本是一个环形,而在传统的地图画出来则成了一个不规则的“8”字。 较真的郝晓光在得知横版地图畸变是世界难题后,不服气了,“有这么难,我还不信了!” 两年里,无数次试错,郝晓光终于以“双经双纬”编制出了新的世界地图,即在传统的东半球版和西半球版世界地图外,增加北半球版和南半球版世界地图,并以“完美切割线”切出了新增的两幅图:北半球版,沿南纬60度切开,南半球版沿北纬15度切开,四幅图共同描绘出地球的全貌。 四处“推销”自费印制地图 新增的两张竖版世界地图,让人们多了一种看世界的视角,也让他遇到一堵看不见的墙:非议、嘲笑不断,10年过去了,愣是没有一家出版社愿意出版。 他知道,他毕业于测绘专业,与地图有关,但不是地图测绘设计制作的行家。 这一次,他的韧劲、“疯”劲又上来了。 11年间,他自费印了10万张地图,见人就“推销”;500余次跑北京,寻求专家支持,“推销”地图。这项工作并非本职,又没有经费,多亏有做生意的姐姐资助…… 慢慢地,一些原先质疑的人转变了态度,开始帮助推广竖版世界地图了。 2013年的一天,郝晓光喜出望外:湖南地图出版社来联系出版他的地图!这家出版社说,海南省三沙市成立后,出版竖版地图可以将南海诸岛和中国大陆同比例展示,而不需再在左下角画出小框来表示了。 2014年,郝晓光的竖版地图终于正式出版,至今已再版12次。2017年,郝晓光的创新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北斗导航系统调整方案 事实上,竖版地图正式公开出版前,已显示出独特的价值。 2005年,我国首次环球大洋科考采用了南半球版世界地图表达航线。以前在图上难以准确描绘的考察路线,形成了一条清晰的闭合曲线。 国航开通北京直飞纽约的北极航线时,也得益于有关部门采用了郝晓光的北半球版世界地图。 更令人激动是,这张图在北斗系统布局上起了重要作用。 郝晓光透露,二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设计时,知名专家依据传统地图的设计方案满足了“太平洋方向的战略需求”,却忽略了“北冰洋方向的战略需求”。郝晓光据理力争:穿越北冰洋,明显比穿越太平洋近啊! 最终有关部门调整了设计方案,并发来一份应用证明:新编《系列世界地图》以独特的视角“为我国二代卫星导航系统研制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意见”。 填补藏南地图地名空白 眼下的郝晓光仍在干另一件大事,为这事,他一干就是15年。 本世纪初,我国公开出版的一些地图上,藏南地区东段内仅标注了寥寥9个地名。郝晓光和研究团队成员认为,需在原有9个地名基础上再增添27个地名,总计36个地名标注在地图上,方可填补空白。 想要弄清这个问题,坐在书斋里是不行的。 15年来,郝晓光及其研究团队几乎每年都去藏南地区实地考察,经常一去就是一个月,藏南地区的山山水水,处处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从2010年起,郝晓光和同事陆续发表了大量藏南地名研究相关文章,查实了27个地名。2015年6月,他们还自驾奔赴藏南朗县金东乡实地考察,查证了地图上缺失的1座雪山和4条河流的名称。今年5月,郝晓光又去了一趟藏南。眼下,郝晓光忙着着手将这些年来的研究成果集结成书,书名都想好了,就叫《舆图依旧抱河山——中国地图藏南地名补白研究》。
这还不简单!往东飞过日本、跨过太平洋就到了。
错!其实,就最近距离而言,美国在中国的北边,而不是在中国的东边。2002年,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开通北京直飞纽约的北极航线,航程1.1万公里,比飞越太平洋的航线缩短了8000公里!
民航部门准确开通这条新的航线,与武汉一位专家绘出与众不同的地图有很大关系。
这张地图,打破了400多年来横版地图一统天下的局面,将世界“竖”起来了。
这一“竖”,并非只是简单的视角变化。
“双经双纬”绘出地球“真容”
将世界“竖”起来的,是中科院研究员郝晓光。
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位于梨园附近的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郝晓光办公室门口的走廊上,挂着巨幅的竖版世界地图。在这张图上,从中国出发一路向北,越过北冰洋即抵达北美大陆。
61岁的郝晓光身着短袖短裤,脸晒得黝黑。他从书架上拿出一套竖版世界地图给记者演示——真理往往是非常简单而坚实的。说白了,竖版世界地图、横版世界地图,和苹果竖着切还是横着切是一个道理。
400多年来,传统的世界地图都是横版的,如同把地球像一个苹果那样纵向切开铺平。
然而,这造成地图上大陆形状畸变,难以准确理解大陆间的地理关系。
南极洲,面积仅为澳大利亚的1.8倍。然而,在传统横版地图上则大出3.8倍。
1996年参加南极越冬考察时,郝晓光还发现,南极科考船往返行程本是一个环形,而在传统的地图画出来则成了一个不规则的“8”字。
较真的郝晓光在得知横版地图畸变是世界难题后,不服气了,“有这么难,我还不信了!”
两年里,无数次试错,郝晓光终于以“双经双纬”编制出了新的世界地图,即在传统的东半球版和西半球版世界地图外,增加北半球版和南半球版世界地图,并以“完美切割线”切出了新增的两幅图:北半球版,沿南纬60度切开,南半球版沿北纬15度切开,四幅图共同描绘出地球的全貌。
四处“推销”自费印制地图
新增的两张竖版世界地图,让人们多了一种看世界的视角,也让他遇到一堵看不见的墙:非议、嘲笑不断,10年过去了,愣是没有一家出版社愿意出版。
他知道,他毕业于测绘专业,与地图有关,但不是地图测绘设计制作的行家。
这一次,他的韧劲、“疯”劲又上来了。
11年间,他自费印了10万张地图,见人就“推销”;500余次跑北京,寻求专家支持,“推销”地图。这项工作并非本职,又没有经费,多亏有做生意的姐姐资助……
慢慢地,一些原先质疑的人转变了态度,开始帮助推广竖版世界地图了。
2013年的一天,郝晓光喜出望外:湖南地图出版社来联系出版他的地图!这家出版社说,海南省三沙市成立后,出版竖版地图可以将南海诸岛和中国大陆同比例展示,而不需再在左下角画出小框来表示了。
2014年,郝晓光的竖版地图终于正式出版,至今已再版12次。2017年,郝晓光的创新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北斗导航系统调整方案
事实上,竖版地图正式公开出版前,已显示出独特的价值。
2005年,我国首次环球大洋科考采用了南半球版世界地图表达航线。以前在图上难以准确描绘的考察路线,形成了一条清晰的闭合曲线。
国航开通北京直飞纽约的北极航线时,也得益于有关部门采用了郝晓光的北半球版世界地图。
更令人激动是,这张图在北斗系统布局上起了重要作用。
郝晓光透露,二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设计时,知名专家依据传统地图的设计方案满足了“太平洋方向的战略需求”,却忽略了“北冰洋方向的战略需求”。郝晓光据理力争:穿越北冰洋,明显比穿越太平洋近啊!
最终有关部门调整了设计方案,并发来一份应用证明:新编《系列世界地图》以独特的视角“为我国二代卫星导航系统研制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意见”。
填补藏南地图地名空白
眼下的郝晓光仍在干另一件大事,为这事,他一干就是15年。
本世纪初,我国公开出版的一些地图上,藏南地区东段内仅标注了寥寥9个地名。郝晓光和研究团队成员认为,需在原有9个地名基础上再增添27个地名,总计36个地名标注在地图上,方可填补空白。
想要弄清这个问题,坐在书斋里是不行的。
15年来,郝晓光及其研究团队几乎每年都去藏南地区实地考察,经常一去就是一个月,藏南地区的山山水水,处处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从2010年起,郝晓光和同事陆续发表了大量藏南地名研究相关文章,查实了27个地名。2015年6月,他们还自驾奔赴藏南朗县金东乡实地考察,查证了地图上缺失的1座雪山和4条河流的名称。
今年5月,郝晓光又去了一趟藏南。眼下,郝晓光忙着着手将这些年来的研究成果集结成书,书名都想好了,就叫《舆图依旧抱河山——中国地图藏南地名补白研究》。
传媒扫描
【湖北日报】郝晓光:把世界“竖”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