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伟建|执卷寻师空有愿,亲聆赐教更无期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9-03 | 作者: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从1980年9月第一次见到许先生至今已有四十一年。能作为先生的开门弟子是我人生的一大幸事。自从投入先生门下,在我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得到了先生的悉心教导。至今仍清楚的记得,先生第一次面授机宜,是他自比利时访学归来的第二天。当时的我因为在报纸上见过先生的照片和先进事迹而慕名报考了先生的研究生,在与先生见面之前有些忐忑不安,但当见到先生本人并聆听先生教诲之后,先前的忐忑和忧虑一扫而光,并对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和憧憬,甚至有种莫名的兴奋。直到多年之后,每当我回忆起这段往事,我将当时这种快速变化的心绪归结于先生的人格魅力所致。先生热爱科学、学识渊博、才思敏捷、识微见远、平易近人、开明大度,众所周知。除此之外,他的学生们还有一个更深的感触,那就是先生深明大义,诲人不倦,十分关心和注重于对年轻人的培养。
1981年,许先生受邀参加中科院地学部在北京召开的国家“六五”战略规划研讨会。当时先生无法参会,指派我作为他的代表。先生在我参会前花费了一个多小时耐心、详尽的面授重力和固体潮学科的发展规划,这给了我极大的支持和信心。会议在当时只接待外宾的友谊宾馆的九号楼举行,当见到众多在书本上出现的专家学者时,我的内心有一种按捺不住的喜悦和激动。在科学的春天刚刚到来的那个年代,有幸参与中国地学界最高级别会议并讨论国家大事的经历对当时一个24岁的年轻人来说真有些受宠若惊,先生所给予的这次学习机会使我受益匪浅,终身难忘,并在我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使我在日后的科研生涯中能信心满满,勇往直前。先生对年轻人的培养、信任可见一斑。
1986年,当时我在意大利攻读博士学位,先生受邀到此交流访问。我清楚的记得与先生在亚德里亚海边探讨学业规划时,先生叮嘱我要利用国外先进的科研平台和资源,尽可能多的掌握国际前沿技术,将来回国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先生的这种爱国情怀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是驱使我后来毅然决然回国服务的动力之一。2012年回国初期,先生在就如何更好地利用我的学术专长服务于国家需求方面提出了宝贵的建设性意见,先生的深谋远略为我们计算与勘探地球物理研究中心的顺利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数十载,忆往事,感慨万千,恩师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每当我面临人生重要抉择时刻,都得到了先生的勉励和支持。学贵得师,亦贵得友,珍之,忆之。恩师已逝,师恩永存,在这悲伤之际谨以此文寄托对先生的哀思。
学生 毛伟建
2021年9月1日于武汉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地址:武汉市武昌小洪山西30号 电话: 027-87199543 邮政编码:430071 ICP备案号:鄂ICP备20009030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1102003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