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缅怀许厚泽院士
|
追忆悼念
惊闻许院士去世的消息,我们的心情万分悲恸!由于疫情原因,没有到医院看望、见上最后一面,深感愧疚。 我们与许院士的缘分起源于期刊。《Geodesy and Geodynamics》的初创期,少人,少文章,困难重重,前途黑暗,看不到一丝光明。为了改变期刊发展困境,在局(所)领导的支持下,我们期盼能邀请到许院士做《Geodesy and Geodynamics》主编,以带领期刊走出困境,走上发展的正轨。 2014年春天的一天,我们敲开许院士办公室的门,忐忑地讲明来意,汇报期刊现状和困难,表示我们要克服一切困难、办一份高质量的国际知名期刊的决心。能否请动许院士,由于一些其他原因,我们心中也没有底。但深信,许院士是一位品格高尚、受人尊敬、宅心仁厚的智者,终生只为科研的科学家。在讲到如何克服困难时,我说,没有智者的依木泅渡,就不会有现在的舟船;没有勇者的披荆斩棘,不会有后来的寻迹人;没有仁者的大度和包容,不会有其乐融融的和谐社会。我们希望能寻着您的足迹,将期刊办好。许院士说,小薛,你也别用激将法。的确,我们需要高水平的国际期刊来展示我国的科研水平,提高我们在国际的话语权。好,不管多困难,我接受你们的邀请,与你们面对一切,共克时艰。听到许院士的答复,我被他高贵的人品和智慧彻底折服。 根据许院士的意见,首先,我们需要确立一个可分步骤、在一定时间内实现的新目标。即:用3—5年时间,使期刊走上发展的正确轨道,成为国内优秀、且有一定国际影响的期刊。再用3—5年时间成为国际知名期刊。 针对办刊的困难,许院士立即着手解决,首先从调整编委会开始。由于我们对国际著名科学家认识不多,缺乏有效联系方式,他亲自写信邀请;对于国内著名科学家,利用一切机会当面邀请。新改组的编委会,既增加了国际编委数量,又提高了编委的知名度,影响力显著提高,但人数在原来基础上缩减了30%。 许院士召集我们讨论最多的还是如何组稿。由于期刊创刊时间短,不是SCI和EI,在看重SCI和EI的地区,很难约到好文章。在欧美地区,期刊时间短,没有知名度,约稿也是相当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许院士多次与我们在一起寻找约稿的突破口,要求我们多多研究其他期刊的办刊方法,并详细分析各种约稿方法的可行性。当我们了解到国内某大学通过举办国际学术会议,为期刊成功约稿的信息后,许院士当即决定,我们也要以《Geodesy and Geodynamics》的名义举办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研究的国际学术会议,解决高水平与国际稿源缺乏的问题。为了提高会议的影响力,增加收稿数量和稿件的学术水平,许院士不管工作多么繁忙,重点邀请对象都亲自写信,交由我们发出,许多国内外知名学者在他的诚邀下答应与会。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筹备,第一次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eodesy and Geodynamics于2016年在天津顺利召开。会议规模原定150人,实到216人,其中国际学者35人。会议收到论文80余篇,摘要150余篇,达成意向投稿50余人。后通过初审和复审,有60余篇得到发表,一举解决了期刊国际稿源不足、学术水平不高的困难。 在许院士的谋划下,我们又于2018年在昆明召开了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eodesy and Geodynamics第二次学术会议。会议召开前夕,许院士已经生病住进医院,但他仍然关心会议的情况,约我到医院汇报会议的筹备情况,询问哪些科学家准备与会,哪些还没有回信,邀请的年轻科学家答应与会的有多少,能提供论文的有多少,关于谁来主持会议,他也有具体安排。他知道由于病情,会议是参加不了了,于是嘱咐我准备一些文字材料,让主持人了解和参考。这时的许院士身体状况大不如从前,但依旧和蔼可亲、豁达开朗,精神饱满、思维敏捷,带领我们创办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的决心如初,没有丝毫的气馁和厌倦。 现在,我们可以高兴地向许院士报告,期刊正如你擘划的那样,发展已经走上正轨,各项统计指标连续向好,3—5年的近期目标已经实现,近期又被《WJCI》收录,已经成为国际重要学术期刊集群的一员。 回首期刊与许院士结缘的这些年,相处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都深深地印在我们脑海里。许院士一生淡泊名利、求真务实,为期刊成长付出了诸多心血,他深厚的学术造诣、崇高的人格魅力、深沉的家国情怀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许院士千古! 文章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bjtPMbYC_0h7bvIYct764Q |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地址:武汉市武昌小洪山西30号 电话: 027-87199543 邮政编码:430071
ICP备案号:鄂ICP备20009030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1102003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