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丽艳研究员2005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系基地班,后推荐免试到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硕博连读,2010年取得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所工作至今,2017年晋升为研究员。 唐丽艳研究员密切围绕精测院的前沿发展方向,在基本物理理论检验、少电子原子精密谱理论、新一代光频标等方面做出了多项原创性的理论预言工作,且理论预言已被实验所证实。例如,她和合作者首次提出利用氦原子幻零波长检验量子电动力学(QED)理论的新方案[Phys. Rev. A 88, 052515 (2013)],持续推动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K. Baldwin实验团队的国际合作[Phys. Rev. Lett. 115, 043004 (2015)],实现氦原子幻零波长的精确计算与精密测量,实现非能谱检验QED领域中从“0”到“1”的突破,从而开辟了QED理论检验的新方向。相关成果已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上[Science 376, 199 (2022)],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被中国科学报、中国科学网、中国新闻网等多家媒体争相报道。此外,她和合作者预言的氦原子魔幻波长已被阿姆斯特丹W.Vassen组的实验所证实,从而助力氦原子精密光谱测量精度达到百亿分之一[Phys. Rev. A 98, 040501(R) (2018)];预言Mg原子光钟存在可操控的魔幻光场强度,可将钟频移抑制到10?19以下,这对发展高精度的Mg光钟测量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Phys. Rev. A 101, 053414(2020)]。最近,她率先研究负能态对光钟体系多极极化率的影响,揭示了之前所有计算中缺失的负能态的重要性,解决了Sr光钟多极极化率理论与实验之间符号长期相反的问题[Phys. Rev. A 100, 042514 (2019);arXiv:2301.06740(2023)],受到了光钟领域的广泛关注。
|